出处
《社区》
2004年第24期20-20,共1页
Community
同被引文献53
-
1卢福营.能人型村治模式的崛起和转换[J].社会科学,1999(9):59-62. 被引量:10
-
2徐勇.由能人到法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转换──以若干个案为例兼析能人政治现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5(4):1-8. 被引量:108
-
3王思斌.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1(4):46-51. 被引量:102
-
4项辉,周俊麟.乡村精英格局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土地制度—国家控制力”因素之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5):90-94. 被引量:74
-
5谢岳.中国乡村保护主义政治及其后果[J].江苏社会科学,2005(2):98-103. 被引量:9
-
6杨国勇,朱海伦.“新乡绅”主政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J].社会科学战线,2006(6):177-181. 被引量:26
-
7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开放时代,2008(2):10-29. 被引量:717
-
8申端锋.“新乡绅治理”模式的政经逻辑[J].人民论坛,2009(2):38-39. 被引量:20
-
9辛允星.农村社会精英与新乡村治理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92-98. 被引量:18
-
10大学生是构成新乡绅阶层的主力军[J].观察与思考,2010(5):19-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刘翠莹,卫丽.新乡贤重构“双轨政治”模式的可行性——基于传统“双轨政治”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9):179-182.
-
2谢治菊,吕凌炜,张柏珊.企业帮扶中的村民信任与传统力量再生产——以G集团的“老村长”制为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6-82. 被引量:1
-
3牛磊,原璐璐,丁忠民,赵一夫.制度赋权与技术赋能:乡村内生性治理主体何以重塑——基于参与式治理视角的双案例分析[J].电子政务,2024(4):42-55. 被引量:5
-
4宋小飞.引领与协作:党领共治下的基层社区治理——基于内蒙古八里罕村乡村振兴的实践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3):15-24.
-
5朱侃,岳经纶,李达.策略性均衡:新双轨政治下村委会协商民主行为的内在逻辑——基于A村人居环境整治案例的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4(3):24-36.
-
6许志中.“乡村精英”及其社会认同的理论再审视[J].现代经济探讨,2024(9):123-132.
-
7顾绚,李唯为,李丁.合村并居背景下新乡贤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广汉市G镇“三长共治”的治理实践[J].公共管理学报,2024,21(4):127-136. 被引量:1
-
1基层民主政治建设[J].中国民政,2006(11):63-63.
-
2肖伍祥.实行长效机制 推进村落社区建设[J].社会工作,2005(9):6-6.
-
3江西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J].社会工作,2006(07S):63-63.
-
4张玮明.深化村落社区建设 筑牢农村社会管理[J].当代江西,2011,0(7):27-27.
-
5肖伍祥,曹晓君.村落社区建设产生多方面效果[J].乡镇论坛,2008(2):15-16. 被引量:1
-
6钟用洪.支部带“三会” 党建促发展[J].当代江西,2009,0(3):30-31.
-
7胡逢绪.实现农村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的共赢[J].当代江西,2008,0(1):33-33.
-
8本刊编辑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江西村落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民政,2006(8):15-19.
-
9尹利民.身份的区隔及其转化路径——兼论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J].农村经济,2009(4):7-11. 被引量:2
-
10刘圣中,周耀敏.乡村变革中的公民意识——江西省村落社区建设的文化动力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1):39-44.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