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文化逻辑与当前文学的生存境遇
被引量:9
Logic of Visual Cultur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31,共6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9
-
1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J].文学评论,2003(6):147-155. 被引量:70
-
2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J].《文学评论》,2003,.
-
3方珊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三联书店,1989年.6页.
-
4.《什么是视觉文化》[A]..《文化研究》第三辑[C].,..
-
5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年..
-
6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第22-23页.
-
7F杰姆逊.《文化转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
8陈犀.被制造的另一个现实──西方知识界对当代媒体文化的研究和批评[J].文艺研究,2000(5):21-28. 被引量:5
-
9刘起林.《底层意识匮乏的当前文学》[J].《新华文摘》,2004,.
二级参考文献21
-
1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周宪.现代主义绘画[J].世界美术,1992(3):50-52. 被引量:50
-
2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6月版..
-
3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8页.
-
4贝尔.《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4页.
-
5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446页.
-
6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
7方珊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三联书店,1989年.6页.
-
8桑塔格.《论摄影》[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
9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范景中等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9月版,第155,336,337,105页.
-
10John Berger.Ways of Seeing(New York:Penguin,1972).p.8.
共引文献94
-
1周秀英.李娟散文中的自然景观与文学呈现[J].新疆艺术(汉文),2020(5):44-50.
-
2徐鸣,辛智晟.形式链接的AIGC多模态生成及其视觉图景考察[J].包装工程,2024,45(S01):1-7.
-
3王卓慈.从“叙述”到“注视”——文化研究中的语言迁移[J].黑河学刊,2004(5):94-95.
-
4周根红.媒介互动与《当代》的转型[J].扬子江(评论),2008(2):55-61. 被引量:3
-
5张炯.2003年文学理论批评一瞥[J].文学评论,2004(4):37-46.
-
6蔡骐,全燕.后现代法则与电视新闻[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4):71-73. 被引量:8
-
7王小平.民间文艺包装的流行文化文本——解读金庸武侠小说[J].艺术广角,2004(6):48-50.
-
8戴登云.人类交往方式的新挑战[J].中国比较文学,2002(3):25-32. 被引量:2
-
9贾丽萍.困境与出路——20世纪90年代城市写作的一种阐释[J].江苏社会科学,2005(2):183-187.
-
10宋革新.当代中国大众文本评价期待[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2):102-105.
同被引文献143
-
1张颐武.“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J].南方文坛,2004(3):17-20. 被引量:10
-
2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69
-
3刘峥.音乐雅、俗观念的更新与交融[J].中国音乐学,1996(S1):182-185. 被引量:1
-
4李继凯.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片论[J].小说评论,1996(6):60-64. 被引量:10
-
5吴元迈.苏联三十年代“写真实”口号提出的前前后后[J].苏联文学,1981(1):100-103. 被引量:7
-
6欧阳友权.互联网对文学性的技术祛魅[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55-59. 被引量:15
-
7马大康.从“鉴赏”到“消费”——消费文化与文艺学研究范式变革[J].文艺争鸣,2004(5):20-23. 被引量:9
-
8刘康.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J].中国比较文学,2003(1):38-52. 被引量:58
-
9孙斌,张艳芬.从“对象”到“看”——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一个转变[J].现代哲学,2003(1):124-128. 被引量:2
-
10罗钢,孟登迎.文化研究与反学科的知识实践[J].文艺研究,2002(4):14-19.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9
-
1张卓.现代文化语境下音乐雅俗观的嬗变——从“超级女声”说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3):52-55. 被引量:1
-
2石琦.成人童话电影:一个值得关注的审美文化现象[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93-95. 被引量:2
-
3张毅,王园.文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文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J].文史哲,2007(6):5-19. 被引量:10
-
4谭旭东.论电视文化的图像革命[J].宁夏社会科学,2008(5):131-134. 被引量:1
-
5王省民.车标设计的视觉美[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8(6):39-41. 被引量:1
-
6张贵君.图像时代文学的生存处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7):59-62. 被引量:1
-
7赵友龙.当代文学批评乱象及其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6):50-53. 被引量:1
-
8陶佳洁.媒介文化转型期的“语-图”关系研究——以《白鹿原》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6):188-189. 被引量:1
-
9尹德辉.新世纪以来国内“图像”研究述评[J].文艺争鸣,2010(5X):4-1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30
-
1张用蓬.辛国云小说创作初探——以《咱爹咱娘》、《蝴蝶》和《大国防》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08,30(4):17-21. 被引量:1
-
2全展.2007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4):29-31.
-
3郑建华.消费文化视阈中的《兄弟》映像[J].广西社会科学,2008(12):145-148.
-
4郑建华.余华“文革”言说的三重视界[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4):36-41. 被引量:4
-
5尹德辉.跨学科视角下的图像研究[J].美术研究,2011(1):87-88. 被引量:2
-
6屠洪钧.用童心看童话[J].电影文学,2011(7):47-48.
-
7叶松荣.社会实践是检验我国现代音乐创作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从审美实践范畴的角度探索建构我国现代音乐创作的评价标准[J].人民音乐,2011(4):34-37. 被引量:4
-
8苏状.中国视觉文化传播研究发展综述[J].当代传播,2011(5):37-40. 被引量:12
-
9辛艺华.当代研究性设计教学的本土化探究——以《图形语言分析》课程为例[J].美术学报,2011(6):5-9. 被引量:1
-
10郑二利.米歇尔的“图像转向”理论解析[J].文艺研究,2012(1):30-38. 被引量:43
-
1姚欢.图像文化与文学的未来[J].青年作家,2015,0(6):62-63.
-
2彭丽.图像文化与当代文学[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11):177-178.
-
3赵晓芳.图像的感官美学与文学的欲望叙事——以“新生代”创作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0):1-5.
-
4聂宝玉.叙事中探索图像文化:詹妮弗·伊根小说《隐形的马戏团》研究(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5(7):85-86 151.
-
5杨柳.图像文化的冲击与纯文学价值的消解[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74-78. 被引量:1
-
6陆涛.“语-图互文”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关于图像与文学关系的一种解读[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0(2):37-42. 被引量:5
-
7李金泽.图像文化视野下文学的特质与发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19-123.
-
8张贵君.图像时代文学的生存处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7):59-62. 被引量:1
-
9张荣翼.图像文化的话语逻辑与权力关系——当今文学研究的语境问题[J].中州学刊,2013(1):167-171. 被引量:2
-
10赵宪章.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9):7-11. 被引量: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