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兴起于金、元的散曲 ,是中国诗史上一种新的抒情诗歌文体 ,进入叙事文体的戏曲后作为唱词 ,其本质也是诗 ,因此 ,自元发脉的曲论 ,其本体具有诗学性质。本文认为曲论对中国传统诗学的晚期发展作出了三大贡献 :一、提出“热腔骂世”、“气高情烈”的“豪辣”之情说与“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的“至情”说 ,彻底突破了传统诗学“发乎情 ,止乎礼义”和“温柔敦厚”的情感论。二、对自《文心雕龙》首出 ,后来诗词论家言及文体与风格而沿用的“本色”说 ,曲论家据散曲、戏曲作品既成的美感特征 ,发挥而为语言与情感的“本色”论 ,其中“本色语”的强调对于诗在现代的发展极富启示意义。三、与“本色”密切相关又有“雅俗之辨” ,将历代从接受角度提出的“雅俗共赏” ,转向从创作角度提出“俗而不俗”、“借俗写雅”等说 ,以元散曲、杂剧唱词 ,验证了“直、俚、显”向作品整体语境之“文”的转化 ,从而确认了“俗”的美感形态和不可忽略的审美价值。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96,共11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