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产生离析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6
The produce Cause and Control Measure for Separation of Asphalt Cement Pavement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摘要
分析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产生离析现象的原因,提出减小离析程度的对策 措施。
出处
《路基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1,共3页
Subgrade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18
-
1覃学森.浅谈道路工程建设中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7,5(19). 被引量:3
-
2梁卓煜.市政沥青道路平整度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0(16). 被引量:3
-
3史石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咨询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J].公路,2004,49(7):110-114. 被引量:7
-
4王丰胜.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技术措施[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19(1):14-16. 被引量:33
-
5吴刚.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传递规律[J].路基工程,2005(3):33-35. 被引量:3
-
6周庆波.对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探析[J].中国商界,2008(4):209-209. 被引量:6
-
7丛林,郑晓光,郭忠印.施工离析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477-480. 被引量:16
-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10.
-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
10吴建华.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几点控制措施.科技促进发展,.
引证文献16
-
1梁卓煜.市政沥青道路平整度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0(16). 被引量:3
-
2徐永杰.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J].路基工程,2008(6):180-181. 被引量:4
-
3孙良,李在靖.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76-76. 被引量:14
-
4訾爱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62-62. 被引量:3
-
5张挺.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91-91. 被引量:3
-
6杜国军,龚政.影响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因素浅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0,6(4):138-138. 被引量:3
-
7王晓峰.浅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71-71. 被引量:2
-
8邓应龙.浅谈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114-114. 被引量:5
-
9李火开.市政沥青道路平整度质量控制[J].大观周刊,2012(32):160-160.
-
10唐芳.浅析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2(6):221-222.
二级引证文献45
-
1张尤平,韩冰.工厂化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7(5):115-117. 被引量:5
-
2都朋.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3(17). 被引量:6
-
3李遵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35(23):277-279. 被引量:1
-
4田原.高速公路的养护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1,8(16):82-82. 被引量:5
-
5常晶.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1(19):237-237.
-
6周展勤.浅谈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J].大观周刊,2012(19):105-105.
-
7程志宏.城市道路二灰碎石基层平整度施工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2012(9):90-91.
-
8任树春.浅析公路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74-74.
-
9唐芳.浅析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2(6):221-222.
-
10郭华.探析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因素及控制措施[J].投资与创业,2012(6):156-157.
-
1李美华,何俊辉,李耀龙.沥青混合料离析对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J].公路工程,2014,39(2):143-147. 被引量:14
-
2阙家奇,姜炜.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6(02S):148-148.
-
3李闯民,廖建胜,陈智勇.关于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ATB-25)的离析研究[J].公路,2014,59(3):33-37.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