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泥盆纪介形类中华豆石介族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介形类中华豆石介族(TribeSinoleperditiini)主要分布在华南及邻近地区.其所有成员均发育下垂“V”字型肌痕,是豆石介科中的一特殊类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下垂“V”字型肌痕不断向腹部延伸.中华豆石介族的产出时代仅限于泥盆纪,延限与泥盆纪几近一致.根据广西象州上伦村早艾姆斯期中-晚期上伦组中华豆石介族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所含下垂“V”字型肌痕垂直高度与闭壳肌痕垂直高度比值(th/ah)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生物地层序列——泥盆纪中华豆石介族生物地层序列.此序列由11个组合组成,涵盖泥盆系7个阶.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267,共5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9772086)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批准号: 973110)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王尚启.华南泥盆纪分形类豆石分类一新族Sinoleperditiini[J].古生物学报,1994,33(6):686-719. 被引量:9
  • 2廖卫华.中国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及其后的生物复苏的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1,31(8):663-667. 被引量:26
  • 3王尚启.广西六景和刘家早泥盆世介形类中华豆石介族[J].古生物学报,1996,35(3):331-348. 被引量:4
  • 4Wang Shangqi,Mckenzie K G.Sinoleperditiini (Ostracoda) from the Devonian of South China.Senckenbergiana Lethaea,2000,79(2): 589~601
  • 5Young,G C.Devonian (Chart 4).In Young G C,Laurie J R,eds.An Australian Phanerozoic Timescal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96~113
  • 6Wang Shangqi,Lundin R F.Sinoleperditiini (Ostracoda) From the Lower Emsian Shanglun Formation at the Shanglun village,central Guangxi,China.Journal of Paleontology,2004,78(2): 349~358
  • 7Vannier J,Wang S Q,Coen M.Leperditicopid arthropods (Ordovician-Late Devonian): functional morphology and ecological range.Journal of Paleontology,2001,75(1): 75~95
  • 8王尚启.广西泥盆系介形类一新属[J].古生物学报,1976,15(2):231-239.
  • 9施从广 王东华 见: 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西秦岭碌曲-迭部间泥盆系及相邻地层中介形类[A].见: 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西秦岭碌曲、迭部地区晚志留世与泥盆纪地层古生物,下册[C].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273-365.
  • 10孙全英 王承先.广西泥盆纪介形类新材料[J].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5,9:67-79.

二级参考文献31

共引文献31

同被引文献104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