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要求理想观众既分享审美对象的生活,又不完全失去自我意识。这一观点可分别溯及立普斯-谷鲁斯的移情说和缪勒·弗莱因斐尔斯-狄德罗的旁观者论,但朱光潜并未区别作为实体的对象和作为表象的对象,遂远离了立普斯的“移情”,与狄德罗一样否认审美主体在“移情”的瞬间即已“旁观”、在“旁观”的刹那即已“移情”。此一观点还可追至作为它的理论神经的布洛“心理距离说”,但朱光潜与布洛均未自觉到心理距离并不足以成为审美的底蕴。
出处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61,共6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