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年短信文化探析
被引量:
16
On consumption of signs in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网络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确立了"第四媒体"的地位。据专家预测,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短信将成为新的媒体--"第五媒体",短信将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中,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方式已被普遍接受。短信文化在青年中流行离不开社会背景,更有深刻的心理学基础。短信文化是青年人际沟通的新形式,是解读青年的语言符号,也是研究青年文化的一面镜子。
作者
曹清燕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出处
《青少年研究》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Youth & Juvenile Study
关键词
短信文化
第四媒体
心理学基础
青年
探析
社会背景
网络
“第五媒体”
新形式
互联网
分类号
D432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G0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67
参考文献
2
1
李金林,吕春风,陈炯.
青年文化成因与发展的现代生物学视角[J]
.当代青年研究,2004(2):7-9.
被引量:3
2
龚长宇.
酷文化·青年价值观·社会转型[J]
.青年研究,2002(2):30-35.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7
1
路得.
寻“COOL一代”中国沿海城市中学生社会文化特征调查报告[J]
.中国青年研究,2000(3):21-25.
被引量:3
2
孙少晶.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
.青年研究,1999(7):37-39.
被引量:147
3
徐飞.
论青年时尚[J]
.中国青年研究,1992(4):18-21.
被引量:5
4
李峥嵘.
聚焦追逐时尚的“新人类”[J]
.中国青年研究,2000(5):38-40.
被引量:3
5
路得,郑雄.
青春的轨迹:90年代中国内地青少年时尚热点概述[J]
.中国青年研究,2000(1):22-25.
被引量:2
6
吴海亮,唐利平,费剑伟.
近十年青年时尚研究述评[J]
.青年研究,2000(2):39-44.
被引量:7
7
田方萌,杨长征.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J]
.中国青年研究,2003(2):8-15.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32
1
李凡卓.
Hip-Hop文化在我国青少年中流行的社会学分析[J]
.青少年研究,2004,4(2):7-9.
被引量:7
2
李凡卓.
青少年hip-hop文化流行的社会学分析[J]
.青年探索,2004(4):3-6.
被引量:2
3
李志宏.
网络社区中的青年文化表征[J]
.社会,2004,24(7):61-62.
被引量:3
4
刘小云.
再析“新新人类”[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4(6):25-26.
被引量:3
5
李志宏.
网络社区中青年文化的表现征象[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77-80.
被引量:1
6
吴艳希.
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青年人“无所谓”心态探微[J]
.青年探索,2005(2):10-14.
被引量:2
7
曹清燕,陈纪松.
青年短信文化的探寻[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9-10.
被引量:1
8
马红霞.
流行文化·代际关系·社会转型[J]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95-95.
被引量:2
9
洪晓楠,李岩.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大学生“酷”文化的影响[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35-39.
被引量:2
10
白芸.
国外学生文化研究的述评[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2):34-37.
同被引文献
50
1
刘韵清,肖月生,何小英,邹海贵,张峰林.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6):68-72.
被引量:2
2
龚民,凌文超.
新媒体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212-213.
被引量:11
3
刘晓宇.
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现象的德育沉思[J]
.教育与职业,2004(15):83-85.
被引量:21
4
李建华.
短信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遏制对策[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5):99-102.
被引量:5
5
高明生,徐生金.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成才的影响[J]
.教学研究,2005,28(1):38-41.
被引量:10
6
刘幼昕.
手机短信挑战高校德育[J]
.北京教育(高教),2005(4):14-15.
被引量:30
7
田里.
彩铃歌手粥稀稀[J]
.新西部,2005(6):31-33.
被引量:1
8
唐叶.
手机短信SMS的社会语言学考察[J]
.社会科学家,2005,20(3):186-188.
被引量:12
9
黄海,刘吉发,杨溪.
解读大学校园文化新现象:手机短信[J]
.青年研究,2005(6):15-20.
被引量:10
10
汤丽芝.
大学校园“短信文化”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策研究[J]
.福建高教研究,2005(3):49-5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6
1
王秀芳.
彩铃社会语言分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20-22.
2
江鸿.
情感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新消费模式[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23-24.
被引量:1
3
郝燕强.
大学生使用手机存在的问题及德育引导——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30(4):7-8.
被引量:3
4
史为恒.
大学生使用手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挑战[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2(1):106-108.
被引量:12
5
史为恒.
大学生使用手机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对策[J]
.青少年研究,2006,6(3):43-45.
被引量:25
6
李正军,陈艳飞.
大学校园“拇指文化”的德育视角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2007(4):175-177.
被引量:2
7
颜桂梅,冯辉荣,沈嵘枫.
建立学生心理援助短信平台的探索[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10-111.
被引量:1
8
靖鸣,刘锐.
手机人际传播心理探析——“手机传播的人际动机、心理与社会学解构”之二[J]
.新闻知识,2008(11):76-78.
被引量:3
9
黄玉莉.
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影响的调查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6):13-16.
被引量:12
10
丁文胜,陈德余.
巧用短信媒体 加强德育工作[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2):11-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7
1
楼锡锦,沈黎勇,林博峰.
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研究报告--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09(2):74-76.
被引量:69
2
丁园园,姚本先.
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64-65.
被引量:9
3
许贵军,徐梅.
发挥手机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1):54-55.
被引量:3
4
周喜华.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4):16-18.
被引量:90
5
吴朝阳,栾忠恒.
试论大学生手机短信异化及其矫治[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5):79-82.
6
张珊,魏小雪,戴立丽,黄靖茵,孙岩,陈瑜.
广东10所高校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056-1057.
被引量:4
7
田义勇.
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9):55-58.
被引量:34
8
范月红,焦锋,饶丽波,彭宇.
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调查[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2):88-89.
9
谷文陶,游敏惠.
高校运用手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综述[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0-14.
被引量:9
10
陈志刚,刘灵芝,韩梅.
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2):54-56.
被引量:21
1
杭孝平.
短信的勃兴与新生代:谁做大了蛋糕?[J]
.中国青年研究,2007(1):4-8.
被引量:1
2
齐红飞.
试论短信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8):137-138.
3
曹清燕,陈纪松.
青年短信文化的探寻[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9-10.
被引量:1
4
张浩.
垃圾短信的法律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6):105-105.
5
卢小青.
浅析手机短信之民事侵权[J]
.法制与社会,2007(8):147-147.
6
李子臣.
从时尚到文化[J]
.青年探索,2002(6):43-45.
7
陈蔚.
短信文化发展的规制与导向研究[J]
.延边党校学报,2010,25(6):95-97.
8
于侃.
浅谈网络文化的管理[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5):356-356.
9
刘屾.
全球传播中的互联网文化建设与管理[J]
.新闻爱好者,2009(9):35-36.
10
房敏.
简析新形势下大学校园“手机依赖”现象[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0(3):59-62.
被引量:11
青少年研究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