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应考的措施与建议
被引量:
1
Measures & Suggestions for Preparing the Final Exam of IT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柳州高中在2004年广西首次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措施与对策进行总 结,认为这是因为目标明确,变压力为动力;调整学法,促多元化发展;狠抓基本,以不变应万变;因材施教, 化差异为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参考建议: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要考试形式无纸化、考试内容模块化、试题 设计人性化、评价标准多样化。
作者
周小梅
机构地区
广西柳州高中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5年第2期32-34,共3页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会考
应考
学法
因材施教
考试形式
成绩
措施与建议
措施与对策
多元化发展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姜晨光,吕忠谦,王萍萍,盖天学.
高斯平面控制网改化为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方法[J]
.矿山测量,2001(1):41-41.
被引量:3
2
姜晨光,贺勇,任荣,盖全芳,王尤选.
测量中不同平面直角坐标系间坐标转换的优选方法[J]
.铁路航测,2000,26(3):14-15.
被引量:5
3
姜晨光.
GPS坐标向地方坐标转换的改进数学模型[J]
.勘察科学技术,1999(4):55-57.
被引量:22
4
姜晨光.
GPS坐标向地方坐标转换的二维实用方法[J]
.地矿测绘,1999,0(2):9-11.
被引量:19
5
姜晨光,于凤举.
不同大地基准间坐标数据转换的数学模型[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6,13(4):308-313.
被引量:14
6
姜晨光.
椭圆形建筑物放样的几个问题[J]
.施工技术,1994,23(6):49-40.
被引量:3
7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铁路测量手册[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姜晨光,于凤举.
不同大地基准间坐标数据转换的数学模型[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6,13(4):308-313.
被引量:14
2
姜晨光.
GPS坐标向地方坐标转换的二维实用方法[J]
.地矿测绘,1999,0(2):9-11.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48
1
张欣景,谢晓方.
航路规划中不同的大地基准对目标定位的影响[J]
.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23(S2):199-202.
被引量:1
2
崔菲,张岳.
Microstation V8下矢量数据的坐标转换程序实现[J]
.现代测绘,2009,32(1):19-21.
被引量:2
3
陈伟清.
GPS网型结构与定位精度关系的实验研究[J]
.勘察科学技术,2005(4):55-57.
被引量:2
4
党亚民,成英燕,吴秀娟,文汉江.
不同坐标系图斑理论面积计算研究[J]
.测绘科学,2005,30(6):23-24.
被引量:20
5
姜晨光,朱佑国,黄奇璧,吴晓峰,汪凯.
网型结构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J]
.现代测绘,2005,28(5):13-14.
被引量:1
6
杨杰.
直角坐标转换方法的探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2):87-90.
被引量:2
7
田云彪,李勇.
GPS工程控制网投影面选择的简易方法[J]
.地矿测绘,2005,21(4):36-36.
被引量:4
8
党亚民,成英燕,孙毅,吴秀娟,梁耘,文汉江.
图件更新北京54和西安80坐标系转换方法研究[J]
.测绘科学,2006,31(3):20-22.
被引量:24
9
王健,靳奉祥,卢秀山.
3Dsurs中激光扫描仪工作平台的姿态纠正[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17):174-176.
被引量:4
10
朱玉玺,袁文翠.
GPS服务平台的定位数据采集[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1):188-18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
1
廖媛媛,丁慧.
乌鲁木齐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现状调查报告[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289-293.
被引量:7
2
许才华.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初探[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15(4):72-7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孟岩.
高中信息技术实效性的教学探究[J]
.神州,2019,0(13):187-187.
1
徐雷.
谈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112-112.
2
沈春华.
信息技术会考策略谈[J]
.考试(教研版),2012(2):8-9.
3
曾桂宝.
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0(11X):55-55.
4
赵耿.
中学信息技术会考的几点反思[J]
.考试周刊,2015,0(24):4-4.
5
陈樑.
如何创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情境[J]
.学苑教育,2014(10):12-13.
被引量:1
6
李雅静.
初探信息技术会考的分层教学策略[J]
.科技致富向导,2010,0(6Z):54-54.
7
魏雄鹰,陈承灿.
浙江省2004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卷分析[J]
.浙江教学研究,2005(3):9-11.
8
李艺.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研究的价值[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1):5-5.
被引量:2
9
马辉.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J]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3):106-106.
10
符泓韬.
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信息技术会考的实践研究[J]
.云南教育(视界),2009(16):43-44.
基础教育研究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