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新课改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流形态
被引量:
1
An Attempt to Comment on the Principal Formation of Teaching in History Class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5年第2期<历史教学>刊登陈颖同志关于刘俊利先生<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2005第1期)一文的体会文章,文中提出"(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方式,只有融入到一般课堂教学中,才能构成一种主流教学形态"的观点,笔者就此略陈管见,欲就教于方家.
作者
杨弢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
出处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History Teaching
关键词
主流形态
管见
文章
反思
观点
才能
一般
实践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何成刚.
中学历史教学问题三点思考[J]
.教育科学研究,2001(9):51-54.
被引量:10
2
章小民.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4(6):42-45.
被引量:3
3
陈颖.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J]
.历史教学,2005(2):51-52.
被引量:6
4
朱煜.
论社会调查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历史教学,2003(10):16-21.
被引量:11
5
刘俊利.
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J]
.历史教学,2005(1):47-49.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陈其.
美国中小学历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J]
.历史教学问题,1999(1):58-62.
被引量:3
2
肖川.
想·思考·研究[J]
.人民教育,2004(17):13-13.
被引量:1
3
陆建国.
“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J]
.历史教学,2004(10):47-50.
被引量:5
4
王丽.
唐朝社会生活剪影[J]
.历史教学,2004(11):51-55.
被引量:1
5
刘俊利.
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J]
.历史教学,2005(1):47-49.
被引量:17
6
杨祥银.
试论口述史学的功用和困难[J]
.史学理论研究,2000(3):37-46.
被引量:56
7
何成刚.
我的教育观 李晓风老师的实践与探索[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2):4-9.
被引量:14
8
李洁.
渗透人文关怀的“我的家庭历史”调查活动[J]
.历史教学,2003(4):59-61.
被引量:4
9
熊月之.
口述史的价值[J]
.史林,2000(3):1-7.
被引量:70
10
钟文典:《太平天国史调查答客问》;史式等:《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
共引文献
41
1
谢其,于永忠.
浅析研究性学习中历史教师的角色意识[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8(4):82-83.
2
邓如科.
研究性学习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08,27(25).
3
何成刚.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学历史教师应对策略分析[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75-78.
4
李德胜.
历史课改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历史教学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5(17):74-75.
被引量:13
5
杨思思.
思[J]
.读与写(小学中高年级),2013,0(3):30-30.
6
黄乘英.
“体验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兼与刘俊利先生商榷[J]
.历史教学,2005(3):65-66.
被引量:8
7
董玉梅.
“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应当有利于实践——就一些具体的观点与刘俊利老师商榷[J]
.历史教学,2005(2):49-51.
8
陈颖.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J]
.历史教学,2005(2):51-52.
被引量:6
9
苏海亚.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与问题的适当性——读刘俊利《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一文有感[J]
.历史教学,2005(2):53-54.
被引量:1
10
钟杰.
“教材中心论”下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研究性学习——与刘俊利先生商榷[J]
.历史教学,2005(4):44-4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杜海斌.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考验[J]
.历史教学,2006(2):51-53.
被引量:7
2
杨卫东.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历史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
.世纪桥,2008(11):134-135.
被引量:5
3
沙德玉,杨有戈.
新课改条件下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模式的思考[J]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3):136-137.
被引量:1
4
张芹.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人物教学设计——以《美苏争锋》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9,25(12):23-25.
被引量:2
5
叶小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J]
.基础教育课程,2011(7):77-80.
被引量:1
6
黄涓,潘红.
论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化[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85-186.
被引量:3
7
裴进装.
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的过渡与衔接策略[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13(2):60-62.
被引量:2
8
赵海琳.
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J]
.黑龙江科学,2014,5(10):259-259.
被引量:2
9
符学良.
新课改与高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J]
.才智,2011,0(17):81-81.
被引量:3
10
郭彩霞.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
.亚太教育,2016,0(11):125-12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杨瑞雪.
近二十年国内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和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2):64-68.
1
袁晓红,周林.
浅析鲁迅笔下的日本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6):13-14.
2
聂庆璞.
网络文学:未来文学的主流形态[J]
.社会科学战线,2002(4):105-109.
被引量:7
3
潘正文.
新文学的诸种现代性——论“五四”社团文学主流形态之差异[J]
.文学评论,2007(4):132-137.
被引量:2
4
郭秀平,铁志华.
历史教学的底线能是艺术真实吗?[J]
.中学历史教学,2009(11):12-14.
被引量:1
5
陈颖杜.
陈颖杜致吕进[J]
.中外诗歌研究,2006(2):73-73.
6
格桑次仁.
恰当运用诗画资源 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J]
.西藏教育,2009(9):21-21.
被引量:1
7
刘俊科.
刘俊科的诗(八首)[J]
.青岛文学,2007,0(12):50-51.
8
刘俊科.
刘俊科(三章)[J]
.散文诗,2016,0(10):62-63.
9
刘俊.
刘俊的诗[J]
.参花(下),2017,0(2):93-93.
10
赵倡文.
谢谢政府[J]
.故事家,2006,0(11):15-15.
历史教学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