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42,共3页
Rural Financ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2
-
1程翻身.当前农村消费状况研究[J].华北金融,2006(10):42-44. 被引量:2
-
2温家宝.关于新时期的农民问题[J].求是,1995(24):2-9. 被引量:34
-
3余小平.论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村庄的精神文化建设[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16(4):61-65. 被引量:4
-
4王明祥,周建华.农村消费环境对我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J].消费经济,2004,20(6):26-28. 被引量:15
-
5陈文超.从社会学视角看农民生活消费的现状与特点——以湖北省某村庄为例[J].调研世界,2005(1):25-27. 被引量:8
-
6卢东宁,侯军岐.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启而不动的经济学分析[J].农村经济,2005(6):22-23. 被引量:5
-
7田娳媛.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合作经济,2005(6):72-74. 被引量:6
-
8刘静.析农村消费中的小农消费观[J].经济问题,2005(7):51-52. 被引量:2
-
9柳思维,李陈华.特别关注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者权益问题[J].消费经济,2006,22(2):16-18. 被引量:23
-
10刘湖,彭晖.构建新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实现城乡和谐发展[J].消费经济,2006,22(4):3-7.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6
-
1邬德政.从消费动机看我国农民消费[J].学术界,2008(3):218-222. 被引量:3
-
2赵津晶,朱华乔,黄艳,郑伶俐.当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变迁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30(6):113-116. 被引量:3
-
3王丽萍,房蕊.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转变[J].理论学刊,2010(6):76-78. 被引量:5
-
4李阳洋,周一鹿.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再检验[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44-48.
-
5张枝.试论农村消费环境[J].金融教育研究,2007,21(3):64-65. 被引量:4
-
6张艳清.济源市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相关性研究及启示[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3):104-108.
二级引证文献15
-
1王晓燕.扩大民族地区农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基于贵州省黔南州农民消费的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231-235. 被引量:1
-
2袁霞.浅议农村消费环境[J].商场现代化,2007(12Z):20-21. 被引量:1
-
3詹锦华.基于优化灰色模型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预测[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9):89-91. 被引量:2
-
4尹雷,罗婧,许承光.少数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10):61-64.
-
5赵津晶,罗峰,朱华乔.论大众传媒与湖北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10):65-68. 被引量:1
-
6杨诚.我国农民信息消费力现状与提升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66-4269. 被引量:10
-
7李晓颖.从“家电下乡”看“下乡家电”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13X):140-140.
-
8党曼.收入水平提高背景下的农民生活观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53-54.
-
9时红艳.我国农村消费市场低迷的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2012(3):122-124. 被引量:4
-
10许刚.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制度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135-137.
-
1姜长云,张化萍.中国农村消费市场需求预测[J].消费经济,2000,16(4):3-7.
-
2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莅临辽宁调研经济形势[J].辽宁经济统计,2009(11).
-
3宏观[J].科技智囊,2004(11):14-14.
-
4陈晨.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优劣势分析[J].北方经济,2010(23):37-38. 被引量:1
-
5宋和贞,张尹珠(译).韩媒:中国农村市场,“埋在土里的珍珠”[J].国际广告,2009(1):160-160.
-
6妙语[J].时事报告,2009(9):5-5.
-
7认真贯彻决定全面推进改革[J].中国合作经济,1995(3):3-3.
-
8目前中国经济没有全面过热[J].领导文萃,2008(3):10-10.
-
9中国经济已过最坏时期[J].理财(市场版),2009(10):6-6.
-
10冯立新,孙勇.我们没有必要悲观——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1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