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动:丁玲的现代性——读《丁玲和她的文本世界》
出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参考文献1
-
1.自己的文章[A].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26
-
1邓如冰.世俗的王安忆——兼与张爱玲的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6):96-101. 被引量:1
-
2苏娟.张爱玲作品中的代表意象[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2):68-72. 被引量:1
-
3冯昊.焦虑的叙述——浅析张爱玲及其作品中的焦虑因素[J].社会科学家,2005,20(4):42-44. 被引量:1
-
4张琴凤.论鲁迅和张爱玲的主体悲剧意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6):97-100. 被引量:1
-
5公秀梅.从当代文学思潮看张爱玲热现象[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4):6-8. 被引量:3
-
6范伯群.超越雅俗 融汇中西——论20世纪40年代新市民小说代表作家的创作经验[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11-16. 被引量:3
-
7陈红玲.情爱主题与女性意识的流变[J].广西社会科学,2007(5):131-134.
-
8毛海莹.论苏青边缘写作的文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4):50-55. 被引量:3
-
9吴凡.多重否定的超越写作——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魅力之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1):77-79.
-
10张向辉.遗失的桃花源——论王安忆、朱天心创作中的都市废墟意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2):113-116.
-
1马玉杰.关于写作美文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2009(13):50-51.
-
2叶书含.字两个名的来历[J].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15,0(12):35-35.
-
3姜贺.我是老二[J].新青年(珍情),1997,0(2):28-28.
-
4瑾轩.最后一锤[J].人才资源开发,2013(5):93-93.
-
5张金初.疏漏[J].喜剧世界(下),2012(6):27-27.
-
6向春.袖珍男子汉[J].现代妇女,1994(7):49-50.
-
7曹昱亮(译),无.一稿定音--《恋人们》编剧/导演桥口亮辅访谈[J].世界电影,2016,0(6):154-159.
-
8陈兆平.山上来风[J].青年文学,1995,0(1):72-73.
-
9“一锤定音”要功力[J].文史博览,2013(10):32-32.
-
10卫晓辉.一句定音[J].小说评论,1993(4):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