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自然科学不可知论思潮的根源与化解
On the Origins of Agnosticism in Science and Its Antidot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代以来 ,不可知论思潮在自然科学中不时泛起 ,凸现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扭曲关系。究其根源 ,有五大原因 :怀疑论哲学的传统影响 ;对自然科学偶像崇拜的极限论罪过惩罚 ;自然科学经验基础的现象论感觉陷阱 ;自然科学数学化的约定论幻觉屏障 ;科学探索精神的虚无论绝望解读。但是 ,自然科学自身具有对不可知论的最强力天然解毒剂 ,那就是科学实践。
作者
李啸虎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2,共5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不可知论
思潮根源
扭曲联系
科学实践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阿尔森·古留加 康德传[M].贾泽林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06.
3
约翰·巴斯摩尔.哲学百年新近哲学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61.
4
库兹涅佐夫.爱因斯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465-491.
5
JH 金斯.物理学与哲学[A].孙显元.现代国外自然科学家哲学思想[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42、44.
6
Dreams of a Final Theory[M]. Steven Weinberg, Pantheon.New York, 1992.
7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A].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1.
8
马赫.感觉的分析[M],洪谦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70.
9
路德维希·波尔兹曼.[A]..通俗论文集[C].,1905.7、156.
10
许良英编译.[A]..爱因斯坦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共引文献
12
1
吴仁平.
论实践的泛化及其理论困难[J]
.求实,2005(11):26-29.
被引量:4
2
游兆和.
哲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兼与《马克思不是“哲学终结论者”》一文商榷[J]
.学术研究,2007(8):26-31.
被引量:4
3
邹绍清,任国华.
论普列汉诺夫的有关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1):13-17.
4
钟仕伦.
王弼的“自然”说与魏晋自然审美观的发展[J]
.社会科学研究,2011(5):172-177.
被引量:2
5
葛欢欢.
意向性与心灵的“分界面”——普特南实在论思想探析[J]
.晋阳学刊,2012(1):53-56.
6
陈金和.
哥白尼-牛顿时期的自然科学和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3):23-27.
被引量:1
7
张蕴.
对形而上学的“描述性”与“修正性”之关系的思考[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69-70.
8
杜家贵.
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3):36-43.
被引量:17
9
李彤宇.
论“批判学派”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及其意义[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66-77.
10
李琦.
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逻辑观及其困境[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10-119.
1
李淼.
行到水穷处——超越科学的边界[J]
.发现,2013(4):38-41.
2
李仓荣,杨辉.
数学化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1):91-92.
被引量:1
3
李醒民.
爱因斯坦的意义整体论[J]
.哲学研究,1999(2):74-79.
被引量:2
4
刁生富.
感觉器官的构造与认识能力的界限——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1-4.
被引量:2
5
谭扬芳.
“逼真性真理观”是不可知论吗[J]
.云梦学刊,2000,21(6):13-15.
6
杨汉超.
约定论:科学大战的根源——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3):104-107.
7
刘华谋.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问题的几个问题[J]
.韶关学院学报,1986(Z1):1-7.
8
王青.
洛克哲学体系中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矛盾[J]
.科技信息,2010(4):80-81.
被引量:1
9
孙夕龙.
爱因斯坦论基本概念、定律与经验[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1(3):10-12.
被引量:1
10
郭贵春.
从现象论到工具实在论─西方技术哲学发展的一个趋向[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7(3):1-8.
被引量: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