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作者
万京华
徐军
王君莲
机构地区
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
出处
《首都医药》
2005年第8期28-28,共1页
Capital Medicine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变化
患者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改变
纤维蛋白原含量
红细胞压积
血液粘度增高
正常对照组
临床意义
比较分析
分类号
R743.3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692.5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胡金麟,贾银红,宋欣.
正常人的血液粘弹性和触变性研究[J]
.微循环学杂志,1998,8(1):30-33.
被引量:22
2
黄如训,曾进胜,陈立云,刘冰,李玲,苏镇培,卢林.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5):335-337.
被引量:3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诸建初,成安衡,罗征祥.
153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9,6(2):85-91.
被引量:7
2
陈槐卿,钟贵辉,李良,薛振南.
健康青年全血触变特性的测定[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9,6(3):173-176.
被引量:2
3
彭英,黄如训,李湘平,卢锡林.
高血压致脑血管损害及其对脑梗塞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2):100-103.
被引量:29
4
王晓英,李良.
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粘弹特性改变[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5,12(2):117-119.
被引量:1
5
陈槐卿,钟贵辉,李良,薛振南.
人血粘弹性的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9,8(2):96-101.
被引量:13
6
(日)冈小天著,吴云鹏等.生物流变学[M]科学出版社,1988.
7
陈阳美,王东武,龙存国,胡明,范健,曹天理,王学峰.
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J]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2):145-146.
被引量:6
8
陈槐卿,钟贵辉,李良,王晓英,陈正玉,周东,薛振南.
中国成年人全血触变特性的研究[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89,20(4):356-360.
被引量:3
9
黄如训,曾进胜,苏镇培,陈颖贤,潘勇辉,黎锦如.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1,17(5):257-260.
被引量:106
共引文献
56
1
李善玉.
急性脑梗塞100例血液流变学观察[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14(2):9-10.
被引量:2
2
魏树亭,任建刚,吴树君.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疑难病杂志,2002,1(2):71-73.
被引量:9
3
王振玲,郭素红,孙秀云,侯毅鞠.
血液粘度对急性脑梗塞发病的影响[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4):207-208.
被引量:6
4
蒋亚斌,朱宁.
降纤酶与其他药物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英文)[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56-3157.
被引量:1
5
许静,涂峰.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临床分析[J]
.安徽医药,2005,9(6):424-425.
被引量:1
6
胡志强,覃旭.
应用大剂量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78例疗效分析[J]
.医学文选,2005,24(2):217-217.
7
高中芳,席向红.
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1):73-74.
被引量:10
8
汤建军,赵永波.
溶栓治疗研究中的缺血性卒中模型[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5):371-373.
被引量:1
9
马修云,张彩玉,刘仲华,李培梅.
降纤酶颈内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研究[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5,14(5):462-464.
被引量:3
10
苏爱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5):2889-289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崔元孝,李大年,徐丛高,朱媛媛.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观察[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1):17-19.
被引量:16
2
戚晓昆.
浅谈脑卒中后的脑保护[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6(1):1-2.
被引量:3
3
杨朴,王升,芮浩淼.
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3):49-50.
被引量:21
4
J.Donald Easton,Jeffrey L.Saver,Gregory W.Albers,Mark J.Alberts,Seemant Chaturvedi,Edward Feldmann,Thomas S.Hatsukami,Randall T.Higashida,S.Claibome Johnston,Chelsea S.Kidwell,Helmi L.Lutsep,Elaine Miller,Ralph L.Sacco,李海峰(译),高翔(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和评价: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委员会、心血管外科和麻醉委员会、心血管放射学和介入委员会、心血管护理委员会和外周血管病跨学科委员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发布的科学声明: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确认该声明作为神经科医生继续教育工具的价值[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9):643-660.
被引量:94
5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被引量:952
6
伍德生,李强.
依达拉奉对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347-1347.
被引量:9
7
柴凤良,高淑兰,肖爱玲,朱艳蕾.
依达拉奉治疗首次发病的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2例观察[J]
.中外医疗,2011,30(25):77-77.
被引量:2
8
马保山,马腾.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77-78.
被引量:10
9
张舸.
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9-20.
被引量:3
10
张梅奎,尹岭,张学文.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9):74-79.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2
1
马瑞莲,王静,杜秦川.
益气活血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3):251-253.
被引量:5
2
蔡乃青.
依达拉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1):24-2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姜婷,郭伟星.
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杂志,2010(6):424-425.
被引量:1
2
刘建峰.
中医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研究进展[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3):76-78.
被引量:5
3
周伟.
高血压脑出血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975-977.
被引量:6
4
廖远生,吴成翰,高丽丽.
脑出血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1):83-85.
被引量:4
5
徐忠诚,卢志刚.
双丹胶囊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液流变和血流动力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43-945.
被引量:1
6
孙岩.
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33-133.
7
刘悦,刘向荣.
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6,30(4):326-328.
被引量:5
8
井丽丽.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效果分析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1):2684-2685.
被引量:1
9
宋礼,睢志向,刘孝印.
依达拉奉联合阿托伐他汀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疗效观察[J]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8,27(5):307-309.
被引量:4
10
曹远朝.
益气活血法在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5).
1
童文.
飞行人员血液流变学与高血脂关系的探讨[J]
.民航医学,1996,6(2):13-14.
2
吴明海,万桂怡.
脑梗死和TIA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对比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0(2):133-134.
被引量:5
3
王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Z):111-111.
被引量:3
4
王洪正,刘窗溪.
老年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12例[J]
.四川医学,2001,22(11):1015-1015.
5
睡前喝杯水 预防脑梗塞[J]
.医药与保健,2009(11):4-4.
6
预防脑血栓 睡前一杯水[J]
.医药与保健,2013(4):20-20.
7
单云珠,许树朴.
胆道疾病中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初步分析[J]
.天津医学院学报,1990,14(4):22-24.
8
许洁,黄彩娟.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60例分析[J]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8,12(3):163-164.
被引量:1
9
王丽娜,刘丽敏,池艳春,杨晓梅.
血液透析病人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8,8(2):137-139.
被引量:1
10
单礼成,朱江帆.
老年外科疾病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改变[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2,11(4):212-214.
被引量:16
首都医药
200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