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西方艺术史家眼里,马列维奇被看做是与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库普卡齐名的抽象艺术奠基人。他将立体主义的几何结构、未来主义的动力感和俄罗斯人的宗教观念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极度简化的几何抽象绘画样式——至上主义,从而赋予十字形、圆形和正方形等最简单的几何形以“至高无上”的价值。当马列维奇于1914年创作出《白上之白》之后,他意识到人类绘画史己经写到了最后一章。从此,他停止绘画,把兴趣转向了“乌托邦式建筑”的石膏模型设计、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可是作为画家,马列维奇在“休画7年”后忍不住重新拿起了画笔。于是,令艺术史家感兴趣的现象出现了——马列维奇回到了具象绘画的老路。更让人们感到有意味的是,马列维奇本人又千方百计地遮掩这一转变的事实,而将其具象新作的创作日期大大提前,写成是十月革命前的作品。抽象艺术“物极必反” 回到具象,这是美学的必然趋势,但就马列维奇个人而言,社会政治的干预似乎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因为十月革命后,马列维奇的抽象作品被视为“颓废艺术”而遭非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苏联艺术的唯一准则。在马列维奇时代,西方抽象艺术方兴未艾,回归具象并不是所有抽象艺术家的普遍和必然选择。
出处
《美术观察》
2000年第9期72-75,共4页
Art Obser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