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唯实》
2000年第9期32-35,共4页
同被引文献19
-
1刘常勇.后进地区科技产业发展策略探讨─—以台湾半导体产业与光碟机产业为研究对象[J].南开管理评论,1998,1(6):14-20. 被引量:7
-
2陈剑屏.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经验与启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4(5):11-15. 被引量:1
-
3银温泉.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度比较[J].改革,1994(3):50-58. 被引量:8
-
4成思危.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文化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3):5-7. 被引量:8
-
5王月辉.日本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994,2(4):25-32. 被引量:2
-
6赵晓.韩国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启示[J].中国包装,1998,18(2):35-38. 被引量:1
-
7宋维明.韩国企业技术革新战略的特点[J].中国工业经济,1998(7):73-76. 被引量:2
-
8章保平.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措施的国际比较[J].南方经济,1999,28(9):70-71. 被引量:1
-
9徐冠华.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对策[J].科技与法律,1999,0(4):1-29. 被引量:9
-
10姜永宏,林建英.日本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特点[J].日本研究,1995(4):44-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
-
1赵长祥.基于颠覆性创新和生命周期理论的AIP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1(6):24-35.
-
2蔡琼华,司春林,赵明剑,马玲.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2):15-19. 被引量:10
-
3孙圣兰,夏恩君.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传统创新管理的挑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6):72-76. 被引量:24
-
4孙圣兰,夏恩君.技术系统演化的耗散结构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42-45. 被引量:1
-
5孙启贵,邓欣,徐飞.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界定与模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8):175-178. 被引量:64
-
6吕荣胜,邢志国.基于破坏性创新视角的电信新产品开发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25(6):610-616.
-
7宋铁波,孔令才.企业网络能力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作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31):137-138.
-
8李青,郑刚,陈劲.神州电脑通过破坏性创新赢得竞争优势的案例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6):38-43. 被引量:4
-
9杨德林,周亮,吴贵生.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J].技术经济,2009,28(1):1-10. 被引量:20
-
10孙启贵,汪滢.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因素与演化机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1):4-7. 被引量:13
-
1朱宗芸.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J].学习月刊,2000(4):11-11.
-
2张勇.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14):106-106.
-
3陶春.企业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2013(9):20-24. 被引量:10
-
4杨晓群.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J].价值工程,2008,27(8):57-60. 被引量:1
-
5张蕊.试论当前国内消费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J].财金贸易,1995(9):38-39.
-
6宁高宁.幸福来自对人的平等与尊重[J].中国商人,2010(11):24-24.
-
7程兆汾,胡荣毅.企业管理现代化讲座 第一讲 实现管理现代化是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J].财经研究,1987,13(1):59-61.
-
8国外经济学讲座已讲完四十讲[J].经济科学,1980(4):44-44.
-
9本刊编辑部.为促进了解研究日本而努力——创刊五周年回顾[J].现代日本经济,1987(1):1-1.
-
10李玉珍.消费文化与政府的消费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3,24(1):67-69.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