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巴赫金复调对话理论在戏剧领域的移植
被引量:10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共5页
Foreign Literatures
共引文献56
-
1程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复调特征和“互动”行为[J].考试周刊,2007(5):69-70. 被引量:6
-
2张炜婷.论董启章《体育时期》的复调小说精神[J].长城,2012(8):51-53. 被引量:1
-
3刘康.一种转型期的文化理论——论巴赫金对话主义在当代文论中的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1994(2):161-176. 被引量:13
-
4雍青.巴赫金接受中的主体性问题与巴赫金形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118-123.
-
5李光华.哈姆莱特复仇心理探因[J].中国戏剧,2006(7):60-62. 被引量:1
-
6邵雪萍.“狂欢”视角中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J].外国文学研究,2007,29(1):104-110. 被引量:5
-
7陈虹.《李尔王》:距离产生悲剧美[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5):191-193. 被引量:4
-
8武光军.复调小说的对话主义及其翻译——以鲁迅短篇小说《孔已己》为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5(6):33-38.
-
9严青.未完成理论视域下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J].枣庄学院学报,2009,26(1):89-92.
-
10刘宇红,刘肯红.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子句的语义研究[J].中国外语,2006,3(3):21-2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41
-
1涂险峰.对话的可能与不可能及复调小说[J].外国文学评论,1999(2):120-128. 被引量:17
-
2李斌.国内巴赫金研究述评[J].文艺理论研究,1998(4):92-96. 被引量:7
-
3夏忠宪.对话──整合──文学研究与语言、文化[J].俄罗斯文艺,1997(1):61-64. 被引量:4
-
4张柠.对话理论与复调小说[J].外国文学评论,1992(3):105-111. 被引量:10
-
5钱中文.复调小说:主人公与作者——巴赫金的叙述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1987(1):30-40. 被引量:42
-
6陈平辉.以人为根基建构小说的艺术空间──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中国当代小说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1997(3):32-39. 被引量:3
-
7张杰.复调小说的作者意识与对话关系——也谈巴赫金的复调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1989(4):37-44. 被引量:19
-
8洪增流.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描写[J].外国文学研究,1995,17(3):61-65. 被引量:9
-
9罗岳.电影叙事结构的对话性[J].当代电影,2005(2):94-100. 被引量:19
-
10丁兆国.对话与互动——浅析戴维·洛奇三部曲的复调艺术特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3):38-4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0
-
1杜鹏.《花丛》和《修墙》:从独白到对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196-197.
-
2刘爽.复调结构与多元叙事:小说与电影的互文[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2):88-90. 被引量:4
-
3邵雪萍.“狂欢”视角中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J].外国文学研究,2007,29(1):104-110. 被引量:5
-
4李菲.多声部的独白——论《倾城之恋》的复调艺术[J].天府新论,2009(B06):174-175.
-
5夏青.论莎剧《李尔王》的复调叙事特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50-55. 被引量:1
-
6夏青.莎剧《李尔王》的巴赫金式解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96-102.
-
7毛卫利.叙事学视域下《麦克白》的戏剧叙事特色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1(5):31-34. 被引量:6
-
8何健敏.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暗恋桃花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14-15.
-
9李晓珍.超自然性和精神人格解构的融合--再谈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的叙事手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9(1):13-18.
-
10秦思淼,孔瑞.未曾发声的发生:《纳米比亚种族屠杀的史与戏》戏剧叙事[J].剧作家,2024(2):103-106.
二级引证文献16
-
1毛卫利.《麦克白》中的叙事伦理研究[J].小说评论,2012(S2):99-102.
-
2冯英.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复调艺术[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97-98.
-
3曹振华.莫里哀喜剧《飞医生》的狂欢化色彩[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2):99-101. 被引量:1
-
4吴兆凤.“奇怪的三姐妹”(the Weyard Sisters)和“迷路的儿子”(the Wayward Son)——从《麦克白》管窥莎士比亚戏剧女巫形象的塑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3):129-131. 被引量:3
-
5黄献文,胡雨晴.电影的复调叙事与人格的灵魂对话——以《化身博士》等三部经典影片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6):84-92. 被引量:6
-
6别蓉.电影《如果·爱》的叙事结构分析[J].汉口学院学报,2015,8(3):24-26.
-
7欧阳美和.英国剧坛从复仇悲剧向伦理悲剧的转向之作——莎士比亚《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新论[J].河北学刊,2017,37(6):121-125. 被引量:2
-
8任钧.伦理困境与复调格局: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单一场景中的道德实验[J].电影评介,2018(22):56-59.
-
9尹丹,曲彬.跨越空间的共鸣——从《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看古罗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偶合[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0(9):59-61.
-
10张丽雯,黄淑芳.狂欢中的颠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国王与公爵的狂欢化特征解读[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9):65-68. 被引量:1
-
1骆莲莲.浅析《名利场》中的复调艺术特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3):120-122. 被引量:4
-
2高立伟,赵佳慧.众声喧嚣的世界---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体现的对话艺术[J].品牌,2015(1):121-122.
-
3侯瑞琴.从巴赫金话语对话性角度解读《小王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5):536-540. 被引量:2
-
4王永祥.对话性与互文性:文学经典与音乐艺术的解读路径(代编者按)[J].俄罗斯文艺,2014(4):106-106.
-
5兰岳兴.论巴赫金语文学思想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0(2):101-104. 被引量:2
-
6邢娟妮,邢娟.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探究[J].文学教育,2014(16):38-39.
-
7邢娟妮.时空的畅通:文学语言的社会意识与历史意识——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探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4):35-38. 被引量:1
-
8邢娟妮,邢娟.时空的畅通:语言的历史意识——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探究[J].学周刊(上旬),2014(9):217-217. 被引量:1
-
9陈淑贤.类型研究种种[J].文艺评论,1985(6):111-113.
-
10谢佳.论俄国形式主义[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1):111-11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