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德性与幸福:康德对亚里士多德 被引量:4

Morality and Happiness: Kant vs Aristotl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译自《难以描述的日常性 :哲学的可能性之研究》 (Theelusive nessoftheordinary :Studiesinthepossibilityofphilosophy ,YaleUniversityPress ,2 0 0 2 )第三章 :“康德和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先验替换”。作者认为 ,亚里士多德及其后继者非常关心幸福或至福 ,把它当作人类努力的最高实现 ,康德在这点上与亚里士多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尽管他以配享幸福来代替幸福。但是 ,虽然他承认幸福是人类努力的一个基本目标 ,他对幸福论的攻击则为 1 9世纪突显的诸如以满足 (黑格尔 )与工作 (尼采 )来替代古典的幸福观作了准备。我们可以满足于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以配享幸福 ,即便我们不能肯定因而也不是真正幸福的。满足无疑低于幸福 ,而工作则意味着在无尽劳作这有限意义上的满足。在 2 0世纪 ,幸福被代之以焦虑 (克尔凯郭尔已经讨论过并把它从属于宗教的拯救或永福 )与本真性 (海德格尔 )。作者认为 ,幸福观的这种没落史与实践哲学的持续败坏 ,和它在现代数学与经验科学图景下的转型有关 ,而加速其没落的 ,则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兴盛 ,更不用说行为理论与更时髦的人工智能哲学了。在这一章中 ,作者让亚里士多德分别与康德和海德格尔这两位现代大哲对质 。
机构地区 〔美〕
出处 《世界哲学》 2005年第2期43-57,F003,共16页 World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