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脱亚论》再思考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脱亚论》的特点,在于极端地蔑视中国和朝鲜“古来之政教风俗”,即蔑视圣德太子曾顶礼膜拜的大陆文化。这种蔑视感比起朝鲜干涉论和对清朝作战论来,其意味要复杂许多。重新思考《脱亚论》所表达的“脱亚”意志,再度审视这一意志所表达的价值倾向,在关心和焦虑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人们看来,乃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
周颂伦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日本研究》
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
Japan Studies
关键词
大陆文化
圣德太子
重新思考
价值倾向
未来走向
中日关系
朝鲜
蔑视
意志
表达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K313.22 [历史地理—世界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62
1
史革新.
近代文明观形成浅议[J]
.史学史研究,2007(3):5-7.
被引量:4
2
方维规.
论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的嬗变[J]
.史林,1999(4):69-83.
被引量:38
3
臧世俊.
福泽谕吉的中国观[J]
.日本学刊,1995(1):102-114.
被引量:9
4
包霞琴.
从“脱亚”、“入亚”看日本的亚洲观[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2):83-88.
被引量:5
5
李孝迁.
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
.史学月刊,2004(8):85-94.
被引量:16
6
刘学照.
日本的“脱亚入欧”与中国的“三甲纪念”[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1):1-7.
被引量:2
7
闵锐武.
梁启超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在清末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
.河北学刊,2000,20(6):87-89.
被引量:1
8
史桂芳.
近代日本的亚洲观及其对中国的侵略[J]
.长白学刊,2002(5):82-84.
被引量:4
9
李孝迁,林旦旦.
清季日本文明史作品的译介及回应[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83-88.
被引量:9
10
张景全.
国际体系与日本对外结盟[J]
.日本学刊,2005(3):76-8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6
1
赵春子.
浅析福泽谕吉《脱亚论》的形成[J]
.东疆学刊,2009,26(3):56-61.
被引量:2
2
何为民.
《脱亚论》解读过程中的误区[J]
.日本学刊,2009(4):133-141.
被引量:4
3
张岩,黄定天.
近代中、日、朝“被迫开国条约”之比较[J]
.社会科学战线,2010(9):244-246.
被引量:1
4
刘文明.
欧洲“文明”观念向日本、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述评--以基佐、福泽谕吉和梁启超为中心[J]
.历史研究,2011(3):66-77.
被引量:25
5
谷洪伟,朱雯瑛.
从明治时期的国际环境看福泽谕吉《脱亚论》的提出[J]
.商情,2011(17):59-59.
6
魏娟.
从“脱亚论”看福泽谕吉的亚洲观[J]
.才智,2011,0(35):227-228.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顾涛.
礼法断层在近代的发生学——兼论礼与法的接轨[J]
.史学月刊,2023(6):104-118.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课题组,杨伯江.
日本与国际秩序变革:观念与应对[J]
.日本学刊,2021(1):1-32.
被引量:9
3
代乌日瀚.
福泽谕吉“文明”观对西方理论的选择性接受[J]
.日本学研究,2020(1).
4
魏孝稷.
发现东方精神文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文化保守主义话语中的“文明”概念[J]
.全球史评论,2023(1):25-31.
5
李若愚,余一.
福泽谕吉女性观及其潜藏的厌女情结[J]
.东亚评论,2021(1):134-152.
6
王美平.
日本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三种论调[J]
.历史档案,2013,26(1):111-118.
被引量:5
7
陈凯.
重议《脱亚论》——以时间跨度和“儒教”为切入点[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9):80-82.
8
权赫秀.
朝贡与条约的紧张关系——以欧美列强与日本对中韩朝贡关系的态度变化为中心[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2.
被引量:2
9
张勇.
日本战略转型中的对外政策智库[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32(6):139-164.
被引量:9
10
魏娟.
从“脱亚论”看福泽谕吉的亚洲观[J]
.才智,2011,0(35):227-228.
1
刘玉芝.
从奈良、京都的历史遗迹看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J]
.中国文化遗产,2010(6):106-110.
被引量:1
2
葛小丽.
入明使节之了庵桂悟与《壬申入明记》[J]
.青年与社会,2013(11):309-310.
3
金关丈夫,国分直一,袁韶莹.
论台湾史前时代的大陆文化影响[J]
.台湾研究,1989(1):78-82.
4
钱明德.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主旋律──新旧大陆文化的汇合[J]
.世界历史,1994(3):59-66.
被引量:1
5
李妮娜.
论圣德太子对日本佛教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贡献[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5):18-18.
被引量:1
6
陈凤川.
圣德太子与日本早期佛教[J]
.日本学论坛,2003(3):23-27.
被引量:4
7
穆景元.
论隋朝的中日关系[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2(4):111-114.
8
黄大受.
山胞原是一家人[J]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5(4):18-20.
9
小林行雄,韩钊,李自智.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十[J]
.考古与文物,1998(2):80-85.
被引量:1
10
贺静彬.
圣德太子[J]
.日语知识,2001(8):36-36.
被引量:1
日本研究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