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人的变迁:杨国枢有关中国人“个人现代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5
摘要
本文对台湾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等人从事的有关中国人个人现代性研究,从理论立场与研究策略、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与英克尔斯的比较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顾和评论。
同被引文献40
-
1许燕,曹雪.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转变上看京港大学生的人格差异[J].心理学探新,2000,20(4):44-49. 被引量:8
-
2王兆萍.穷人经济行为的文化逻辑——基于我国农村区域贫困人口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3):98-99. 被引量:1
-
3童辉杰.家庭婚姻互动模式的测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93-96. 被引量:8
-
4蔡笑岳.我国青少年学生观念现代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148-151.
-
5[英]罗德里克·马丁.权力社会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97.
-
6威廉·J.古德.家庭[M].魏章玲,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283.
-
7[法]米歇尔·福柯 钱翰译.必须保卫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
8杨国枢等.中国人的个人传统性与现代性:概念与测量.杨国枢主编.中国人心理与行为[C].台湾:桂冠图书出版公司,1989,241-301.
-
9夏云等.大学生人格现代性、传统性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见杨鑫辉等编,心理学探新论丛,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98.298-310.
-
10[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殷陆群编译).人的现代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91-175.
引证文献5
-
1张兴贵,郑雪.青少年人格现代性的城乡差异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6-11. 被引量:14
-
2童辉杰,赵郝锐.社会阶层差异对婚姻关系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15(7):147-152. 被引量:1
-
3李艳春,王晓亮.回报权与强制权的关系效应——基于社会交换理论[J].学术交流,2016(8):169-173.
-
4苏晨洁,向媛媛,任孝鹏,韦庆旺.适应性促进大都市移居者的个体主义[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6):1251-1255. 被引量:1
-
5何志程,迟景明.大学教师对组织公平的感知与大学回应[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5):116-12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8
-
1安桂花,张海钟.自我意识的城乡跨文化十年研究成果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3):86-89. 被引量:10
-
2金盛华,李雪.当代工人、农民价值取向现状比较[J].应用心理学,2004,10(3):28-32. 被引量:2
-
3安秋玲,陈国鹏.儿童应对权威的矛盾解决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069-1072. 被引量:3
-
4刘海燕,李玲玲.农村儿童青少年恐惧的内容特点[J].中国特殊教育,2007(10):76-81.
-
5洪瑜,林少真.个人现代性理论研究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115-120. 被引量:2
-
6杨宜音.人格变迁和变迁人格: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1-8. 被引量:25
-
7罗欢,胡昱,孙新景.本科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谐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个案(学生视角)[J].中国校外教育,2010(8):27-27. 被引量:1
-
8赵宝春.消费者伦理信念水平与其出生地的关联: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27(1):92-100. 被引量:8
-
9黄红清,许国彬.大学生现代性发展与心理健康促进[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23(2):19-20. 被引量:1
-
10张永军,于瑞丽,赵国祥.组织情境中个体传统性研究述评[J].人类工效学,2016,22(1):73-77. 被引量:5
-
1曾碧.杨国枢有关中国人“家族主义与孝道”研究述评[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5-47. 被引量:2
-
2郭齐勇.儒释道三教中的心理学原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3-5.
-
3戚杰强.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检验及其启示——以英克尔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为例[J].理论月刊,2014(2):10-14. 被引量:3
-
4刘介民.视野和信念——台湾大学心理学扬国枢教授的治学之道[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7(2):35-37.
-
5“现代性研究”专栏联合征稿启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1).
-
6苏洁红.论福柯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之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6-18.
-
7郑美娟.中国文化与心理咨询的关系[J].青少年心理健康,2009,8(1):52-57. 被引量:1
-
8孙凌寒.居家养老与社区照顾研究述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0(3):69-74. 被引量:10
-
9林崇德.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问题[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5(4):1-5. 被引量:1
-
10陈杰,汪新建.台湾中国人的传统性现代性测量及取向[J].道德与文明,1991(3):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