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俄罗斯文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26,共4页
Russian Literature & Arts
参考文献6
-
1《巴赫金全集》.1998年,中文版.
-
2彼德·希奇科克(PeterHitcheock).档案及档案以外的研究”[J].南大西洋季刊,:517-517.
-
3彼德·希奇科克(PeterHitcheock).档案及档案以外的研究"[J].南大西洋季刊,:527-527.
-
4布莱恩·普尔(BrianPoole).《巴赫金和卡西尔:巴赫金狂欢乌托邦思想的哲学来源》(Bakhtin and Gassirer:The Philosophical Origins of Bakhtin''s Carnival Messianism)[J].南大西洋季刊,(3):537-537.
-
5加利·索尔·莫森(Gary Saul Morson),卡里尔·爱默森(caryl Emerson).《米哈伊尔·巴赫金:一种平凡文体的创造》(Mikhail Bakhtin:Creation of a Prosaics).加州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6页.
-
6哈罗德·布鲁姆.《西方的经典:各时代的书目和流派》(The Western Canon:The Books and School of the Ages).纽约哈考特·布拉斯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8页.
同被引文献117
-
1宫为菊.“复调小说”理论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105-107. 被引量:1
-
2曾军.从“葛兰西转向”到“转型的隐喻”——巴赫金是如何影响伯明翰学派的[J].学术月刊,2008,40(4):13-21. 被引量:10
-
3曾军.巴赫金对席勒讽刺观的继承与发展──兼及巴赫金笑论的美学史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3):8-14. 被引量:5
-
4张冰.对话:奥波亚兹与巴赫金学派[J].外国文学评论,1999(2):97-104. 被引量:4
-
5冯平.游戏与狂欢──—伽达默尔与巴赫金的两个概念的关联尝试[J].文艺评论,1999(4):27-31. 被引量:3
-
6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J].文学评论,1998(5):101-108. 被引量:45
-
7王加兴.巴赫金言谈理论阐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4):49-53. 被引量:5
-
8钱中文.巴赫金:交往、对话的哲学[J].哲学研究,1998(1):53-62. 被引量:24
-
9钱中文.论巴赫金的交往美学及其人文科学方法论[J].文艺研究,1998(1):32-46. 被引量:19
-
10王建刚.艺术语/实用语:虚拟的二元对立——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诗语理论的批判[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4):77-8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7
-
1杨雷.论巴赫金的“形式观”[J].外语学刊,2008(4):140-142.
-
2张谦.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8(9):55-55.
-
3周启超.“复调”、“对话”、“狂欢化”之后与之外——当代中国学界巴赫金研究的新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2(4):1-10. 被引量:9
-
4夏忠宪.中国巴赫金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俄罗斯文艺,2015(2):36-44. 被引量:1
-
5谭惠娟,张静静.呼应与对话:埃利森与巴赫金之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0(5):141-149. 被引量:3
-
6赵雪梅.克里斯蒂娃与后现代文论之发生[J].文艺理论研究,2018(1):69-79. 被引量:4
-
7夏忠宪.文化研究:跨越“语言的囚笼”——巴赫金的文化批评理论实践对文学研究的启示[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5(1):33-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7
-
1颜静兰,刘晓宇.为了忘却的纪念——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域下的《上海舞》[J].澳大利亚研究,2018(2):113-129.
-
2王莉,杨慧.论巴赫金思想的核心——“成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3):90-93.
-
3江飞.巴赫金“自由的人”诗学思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3):51-57. 被引量:2
-
4张丽萍.对话论视角下多模态商品警示语的艺术建构[J].俄罗斯文艺,2015(2):151-157. 被引量:1
-
5李伟华.互联网广场狂欢者的被操纵——从巴赫金的终极追求看虚假的“中国式狂欢”[J].安康学院学报,2015,27(5):87-92. 被引量:1
-
6张丽萍,孙胜难,周贤.对话理论视角下多模态商品警示语的意义建构——烟盒警示语个案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4):63-69. 被引量:7
-
7周启超.巴赫金文论核心话语的中国之旅:回望与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0(1):64-71. 被引量:3
-
8陈曦.论《变相怪杰》的后现代表征[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0(5):100-104.
-
9白庆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对我国戏剧创作的借鉴[J].甘肃社会科学,2018(2):108-112. 被引量:5
-
10郑竹群.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综论(1990-2017)[J].外国语文,2018,34(2):92-98. 被引量:2
-
1李建华,刘彦奎.国内复调小说研究综述[J].芒种,2012(10):6-7.
-
2张惠民.论雅正说在词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南宋词论三题》之三[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3(1):86-97.
-
3汪介之.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7-14.
-
4汪介之.激情回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的接受[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24(2):65-71. 被引量:2
-
5付丽.贾宝玉正邪两赋人格对儒家人格的背离与超越[J].红楼梦学刊,2000(3):292-307. 被引量:16
-
6景敏娟.论卢梭的人性观及伦理观[J].枣庄学院学报,2007,24(3):73-76.
-
7汪介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理论行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1):143-157. 被引量:17
-
8彭玉光.论古典诗词中色彩运用的审美情感[J].黄冈师专学报,1998,18(1):63-64.
-
9金宏宇.二十世纪的“八股”批判[J].求索,2000(1):94-98. 被引量:2
-
10梁转琴.鲁迅“书缘”考述[J].当代图书馆,2013(3):74-7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