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史学史研究的展望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史学史应当对一定时期的历史研究进行总结 ,并且把这种总结升华到理论思想的高度 ,以促进史学新的发展。中国史学史是在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一学科发展的事实表明 ,史学史与史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表象上看 ,以司马迁、司马光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到了近代是终结了 ,但实际上 ,传统史学经过火的洗礼后 ,成为新史学中民族史学的因子 ,形成新时期史学的民族特点 ;
作者
吴怀祺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出处
《东岳论丛》
2001年第1期30-36,共7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史学史
史学思想史
传统史学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白寿彝.
关于史学工作的几点意见[J]
.史学史研究,1985(2):72-77.
被引量:11
2
吴怀祺.百年史学·史学史和史学理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
中国史学史论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9.383.
4
E·H·Carr,What is History,Second edition PP16-21(1986).中译本(内部发行)为商务印书馆1981年根据纽约艾尔弗雷德·A·诺夫出版社1963年版译出.
5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
张荫麟.中国上古史纲[M].台北:里仁书局,1995.自序.
共引文献
49
1
郑刚.
教育史学史: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兴领域[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35-38.
被引量:3
2
洪宏.
中国现代戏剧研究的一项基础工程——评董健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41(5):142-144.
被引量:1
3
深切怀念白寿彝先生[J]
.史学史研究,2000(2):1-14.
4
胡尚元.
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07-111.
被引量:7
5
丁向荣.
历史学科学性问题批判[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126-130.
被引量:2
6
尹忠海,徐家玲.
文明转型与社会转型梳论[J]
.贵州社会科学,2005(5):100-103.
被引量:1
7
张广智.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前后)[J]
.历史教学问题,2006(1):51-55.
被引量:1
8
吴凤霞.
民族·民族史·民族史学——论白寿彝先生民族研究的特点和风格[J]
.回族研究,2006(2):41-48.
9
张民服,谭宇.
明清徽商与晋商之比较研究——从历史地理看其相同点[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21(4):52-54.
被引量:1
10
孙代尧.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当代解读[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8
1
葛洪源,王德朋.
展望21世纪的中国史学——“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侧记[J]
.史学史研究,2001(4):76-78.
被引量:1
2
蒋大椿.
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断想[J]
.史学理论研究,2000(1):10-12.
被引量:9
3
张梦中.
确认“审美实践” 实现自我革命——21世纪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1):18-21.
被引量:3
4
陈其泰.
历史观的进展与二十世纪史学走向[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62-71.
被引量:3
5
虞和平.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1999(5):47-70.
被引量:26
6
蔡少卿,李良玉.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1999(5):104-116.
被引量:16
7
钱茂伟.
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及对策[J]
.浙江学刊,1999(5):128-131.
被引量:2
8
戊戌维新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座谈会综述[J]
.近代史研究,1998(5):3-21.
被引量:3
9
重视和加强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学如何走向21世纪的思考[J]
.史学理论研究,1997(2):5-7.
被引量:2
10
戴逸.
世纪之交中国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J]
.历史教学问题,1999(1):3-1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苏全有.
21世纪中国史学理论走向问题研究综述[J]
.殷都学刊,2009,30(2):64-7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峰.
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研究,2015(4):107-116.
被引量:2
1
白寿彝.
关于中国史学史的序(两篇)[J]
.出版史料,2003(1):42-42.
2
吴怀祺.
学习白寿彝先生关于史学史学科的思想[J]
.史学史研究,2005(2):5-11.
3
刘俐娜.
五四时期史学思潮新探[J]
.近代史研究,1991(1):151-170.
4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J]
.史学理论研究,2016(3):106-106.
5
汪高鑫.
史学思想史学科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展望[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1-3.
6
江湄.
开阔其境界 深入其精髓──读吴怀祺先生《中国史学思想史》[J]
.安徽史学,1999(2).
7
周少川.
史学史研究的新葩——读《中国史学思想史》[J]
.浙江学刊,1998(2):121-123.
8
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J]
.学习与探索,2012(8).
9
于沛.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研究刍议[J]
.江海学刊,2008(4):11-13.
被引量:2
10
邓京力.
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史研究[J]
.社会科学,1999(11):63-67.
东岳论丛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