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呐喊》、《彷徨》的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情变所孕”,道出了象与情的融合。西方的文论家也认为“意象不是一种图象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的情感的复杂经验。”“艺术品作为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也强调了作家的主观情感与意象选择的相互联系。实质上,意象是作家内在情趣或思想与外在对象相互融合的复合物,即客观的“象”——景物与主观的“意”——情思的水乳交融。
作者 丁颖
出处 《鲁迅世界》 2002年第2期28-33,共6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