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诠释学的问题向度——以《论语》、《孟子》、《荀子》为个案
出处
《学术界》
2002年第1期116-123,共8页
Academics
-
1第十一讲儒家(四)[J].老年世界,2014(11):44-44.
-
2杨红.试论儒家思想现代价值及其对学术的影响[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49-52. 被引量:3
-
3李翔海.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与方法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4(6):82-89. 被引量:7
-
4成兆文.论“人生意义”的可能向度和道统[J].甘肃理论学刊,2011(6):85-91.
-
5刘金山.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1-13.
-
6欧厚钊.试论王船山人性学说的不变与变[J].船山学刊,2000(4):26-30. 被引量:2
-
7杨海文.中国哲学的“互联网阅读”与“博客写作”[J].宁夏社会科学,2010(1):126-128.
-
8王磊.后新儒学的气度——《儒学革命: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评述[J].社会科学论坛,2016(4):197-207. 被引量:1
-
9史超.浅谈社会发展中的主体选择性[J].大观周刊,2012(47):30-30.
-
10张大柘.战后日本佛教的变化与发展[J].世界宗教文化,199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