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犯罪构成要件的位阶关系 被引量:2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体系呈现出动态性 ,真正反映定罪的司法逻辑。在定罪过程中 ,应当坚持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定型判断先于非定型判断和事实判断先于法律判断三个原则。犯罪客体对于刑事诉讼是多余的因素。作为阻却事由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对于刑事诉讼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犯罪成立的排列顺序是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排除犯罪性行为。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须加以区别。不论犯罪形态如何 ,同一种犯罪只能有一个犯罪构成及其要件模式。
作者 陈兴良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共5页 Law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日]小野清一郎著 王泰译.《犯罪构成要件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 2[日]大塚仁 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
  • 3H·A·别利亚耶夫 M N 科瓦廖夫 马改秀 张广贤译.《苏维埃刑法总论》[M].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83页.
  • 4赵秉志.论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顺序[J].政法论坛,2003,21(6):16-24. 被引量:42
  • 5.《刑法哲学》(修订三版)[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98页.
  • 6[日]大塚仁 冯军译.《刑法概说(各论)》(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页.
  • 7许玉秀译 [德]骆克信.《客观归责理论》[J].载台湾《政大法学评论》,.
  • 8[日]大塚仁 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页.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张明楷.行为结构与犯罪构成体系——兼谈行为科学与刑法学的区别[J].法商研究,1998,16(2):34-39. 被引量:15
  • 2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25.
  • 3苏惠渔.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588.
  • 4[前苏]A·H·特拉依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M].王作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
  • 5[前苏]B·M·契柯瓦则,主编.苏维埃刑法总则(中)[M].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译室,中国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4.
  • 6[前苏]库德利雅夫采夫,主编.苏联法律辞典(第2分册)[Z].邢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57.
  • 7[前苏]H·A·别利亚耶夫等,主编.苏维埃刑法总论[M].马改秀,等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
  • 8邵晏生,主编.中国刑法通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 9颜茂昆.犯罪构成[A].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 10[前苏]贝斯特洛娃.《苏维埃刑法总论(四)》(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编著并于1952年9月印行,第13页.

共引文献98

同被引文献385

引证文献27

二级引证文献20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