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142-144,共3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9
-
1葛剑雄.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和局限[J].历史教学问题,1997(6):3-6. 被引量:35
-
2(美)李中清,王丰.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和中国的现实[M].北京:三联书店,2000.
-
3安祺佐领咸丰七年清查户口人丁册[z].北京:北京图书馆藏.
-
4光绪三十四年镶黄旗五班不食家口人丁户口册[Z].北京:北京图书馆藏.
-
5乔启明.山西清源县一百四十三农家人口调查之研究[A].中国人口问题.民国丛书第一编[M].上海:上海书店,1989.
-
6言心哲.中国乡村人口问题之分析[A].民国丛书第三编[M].上海:上海书店,1991.
-
7(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8(美)摩尔根.古代社会[M].杨东莼、马雍、马巨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
9费孝通.乡土中国[M].东方之子·大家丛书·费孝通卷.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
1田霞.民国时期农村家庭同居亲属关系种类[J].华夏文化,2000(4):18-20.
-
2郑净方.非婚同居者间暴力与家庭暴力[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9):47-51. 被引量:1
-
3宇玉,崔子涛.浅论非婚同居暴力[J].商,2016,0(9):202-202.
-
4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1):29-36. 被引量:810
-
5莫文秀.进一步将“平安家庭” 创建活动引向深入[J].长安,2008(5):22-23.
-
6赵奇峰.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J].商情,2009(9):1-1.
-
7方晓华.论维吾尔族的家庭及其变迁[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3):60-65. 被引量:8
-
8和谐社会建设的七大机制[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7(8):47-48.
-
9周金堂.试论家庭类型与预防机制失控的关系[J].青年研究,1988(10):32-35.
-
10熊金才.美国州制定法祖父母探视权制度研究[J].法律适用,2010(6):86-89.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