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芭蕉扇》教学设计
出处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5年第4期65-66,共2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
1朱连清.“借”来的精彩——《三借芭蕉扇》教学片段赏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04(12):40-40.
-
2陈道龙.因势利导,从质疑开始——《三借芭蕉扇》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1(3):34-34.
-
3刘雪颜.“三借”三辩[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6):62-63.
-
4杨伟英.让学生“真情流露”[J].陕西教育(教学),2005(9):28-28.
-
5董社莹.质疑《三借芭蕉扇》中的“三借”[J].小学语文教师,2006(12):101-102.
-
6陈俊皋.浅谈《三借芭蕉扇》中的“三扇”导学[J].新语文学习(教师),2012(5):76-77.
-
7倪潜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意义”[J].江苏教育,2006(07B):18-18.
-
8江海军.语文教师,且当个“拆字先生”[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0(10):119-120.
-
9林巧莺.名著类课文教学后的冷思考[J].新课程导学(上旬刊),2014(3):55-55.
-
10陆京华.找到文字背后的研究点——从《三借芭蕉扇》谈起[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2014,0(11):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