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与透视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论
被引量:15
Composition and Perspective: Art Theories of the Renaissance
出处
《新美术》
CSSCI
2005年第1期43-52,共10页
Journal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参考文献40
1 John R.Spencer, DateBom: 1923. Placebom: Moline, IL.Datedied:1994. Placedied: Durham,Leon Battista Alberti On Painting, the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6年.
2 Cecil Grayson Leon Battista Alberti On Painting and On Sculpture, Phaidon, 1972 年.
3 吴寿彭.《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08页.
4 曹意强.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J] .新美术,2001,22(1):27-37. 被引量:30
5 Die Perspektive als "symbolische Form", in Aufsiitze zu Grundfragen der Kunstwissenschafi, ed. H. Oberer and E. Verheyen, Berlin,1985,first published in Vortrage der Bibliothek Warburg,1927.
6 德乔·焦赛菲.“人工透视”[A]..《古代和现代艺术史协会》[C].,1957年No7..
7 威特鲁威.《建筑十书》[A]..洛布古典丛书[C].,.第71页.
8 普林尼.《博物史》XXXV[M].,.92.
9 昆体良.《演说家的培训》IIXVII21[A]..洛布古典丛书[C].,VO1I.第335页.
10 哈罗德·奥斯本.《牛津艺术指南》[M].,1970年..
共引文献29
1 曹意强.新视野中的欧美艺术史学(导论)[J] .新美术,2005,26(1):13-21. 被引量:13
2 张鹏.美术史研究中的“赞助人”[J] .美术研究,2006(4):44-49. 被引量:15
3 徐习文.艺术学研究方法的典范——论滕固艺术学研究方法[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1):71-73. 被引量:12
4 王付银.近代以来的艺术史写作——从遥望的艺术史家到审视的艺术史家[J]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07(1):15-17. 被引量:1
5 盛雪梅.传统艺术史观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解构[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47-51.
6 陈长田,张莉莉.哈斯克尔史学方法及其著作《赞助人与画家》的研究分析[J] .艺术探索,2008,22(4):68-68.
7 马明明.西方艺术史观念的变迁轨迹[J] .科教文汇,2009(1):256-256. 被引量:1
8 曹意强,罗戟,薛军伟.国外艺术学科发展近况[J] .新美术,2008,29(6):4-36. 被引量:12
9 焦琳.社会学方法与美术史研究[J] .新视觉艺术,2009(3):26-28. 被引量:1
10 王菡薇.艺术史跨语境研究中的不适应性--试论欧美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问题[J] .江苏社会科学,2010(2):161-16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48
1 魏缘,傅梦宇.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中“人的发现”——达·芬奇与拉斐尔的圣母像比较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6):188-189. 被引量:1
2 陆庆龙.文艺复兴绘画中的科学精神[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59-61. 被引量:1
3 王清亮.佛罗伦萨画派透视法的文化精神阐释[J] .作家,2012(10):241-242. 被引量:2
4 张世彦.构图要义[J] .美术研究,2004(2):63-64. 被引量:11
5 邱紫华.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艺术大师的美学思想[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18-25. 被引量:4
6 汪明强.汉画的造型及启示[J] .文艺研究,2006(10):154-155. 被引量:3
7 吴觅.论绘画创作中的构图与锤炼[J] .科技信息,2007(8):155-155. 被引量:1
8 杨身源 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9 刘其伟.现代绘画基本理论[M].台北:雄狮图书公司,1983:62.
10 帕拉蒙.现代欧洲绘画教室-透视与构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8.
引证文献15
1 曹建兵.论“散点透视”与中国艺术的契合[J] .大家,2011(19):61-61. 被引量:1
2 张丽,贾红云,柳涛.透视学在建筑速写中的空间表现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1):129-132. 被引量:4
3 裘凤.探微西方绘画构图的沿革[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167-169. 被引量:1
4 杨劲柏.西方绘画观嬗变的科技动因[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160-162. 被引量:1
5 唐卫强.15、16世纪古典油画构图的显性结构研究[J] .艺术教育,2012(1):119-120.
6 吴红涛.空间的去人性化——从大卫·哈维看空间理性的缘起[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3):18-25. 被引量:2
7 张灿.西方绘画构图的审美意蕴[J] .大舞台,2014(4):18-19. 被引量:2
8 康棣.从阿尔贝蒂《论绘画》探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展[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2):67-69. 被引量:2
9 汤筠冰.艺术图像传播形式研究[J] .创意与设计,2016(5):13-22. 被引量:1
10 崔龙雨,宁小丽.一种基于环境设计的透视学新画法[J] .安顺学院学报,2020,22(3):56-60.
二级引证文献19
1 王菊.融合TPACK理念《平行透视室内表现》教学模式研究[J] .包装世界,2018,0(10):45-47.
2 黄征.浅论自由版式设计的风格特点[J] .包装世界,2018,0(4):68-68.
3 吴中师.浅谈现代科技下的绘画艺术[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7):26-26.
4 梅爱乡.浅析构图在中西方绘画中的应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16(7):18-18.
5 张冠文.利用Sketchup实现影像中地物的三维重建[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103-103.
6 安莉,王德聚.浅论数学文化对绘画教学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3):130-132.
7 廖曦,顾平.四川苗族蜡染视觉语言的创新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9):80-83. 被引量:2
8 杨志宏.中西方绘画构图比较研究[J] .内蒙古艺术,2017(2):40-42. 被引量:2
9 杨生平,李建芳.哈维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动态,2018(12):63-72.
10 崔龙雨,宁小丽.一种基于环境设计的透视学新画法[J] .安顺学院学报,2020,22(3):56-60.
1 江玉桥.理性、责任、真实生活、普遍的意义——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新解读[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16(2):10-11. 被引量:1
2 孙雍长.灯谜创作的一般原则[J] .语文建设,2000(12):40-41. 被引量:2
3 张冲.文学·历史·文学史——思考美国初期文学发展的历史叙述[J] .外国文学评论,2002(2):62-66. 被引量:7
4 演出场馆设备技术术语剧场——征求意见稿[J] .艺术科技,2011,24(4):29-46.
5 杨爱唐.多级形式的“反讽式观照”─—再论《了不起的盖茨比》[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2(3):75-78. 被引量:3
6 邹晓庆.“十年·曝光”:曝光中国当代影像态势[J] .东方艺术,2011(1):30-30.
7 叶丽美.求索为变[J] .书画世界,2016,0(4):43-49.
8 许建涛.光与影的艺术——评《达·芬奇》笔记[J] .戏剧之家,2014(6):286-286.
9 郭伟萍.谈民族唱法声音训练的技巧[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94-95. 被引量:1
10 蒋成红.母亲的书信[J]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0(8):4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