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39
-
1张岱年.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1):3-10. 被引量:280
-
2訾韦力.近年国内图式理论应用研究述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77-81. 被引量:43
-
3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被引量:1562
-
4刘红霞.媒介体育中国家认同的再现与建构[J].体育科学,2006,26(10):3-14. 被引量:34
-
5王健.传播与体育价值意识的构建[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5):13-16. 被引量:3
-
6包亚明主编.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0.
-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9鲁恂·W·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M].任晓,王元,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23.
-
10杰·科克利著 管兵译.体育社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二级引证文献9
-
1蔡其飞,褚哲,李国锋,曾三明,但海健.体育文化传播对90后的中美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取向影响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2009,30(3):5-9. 被引量:4
-
2朱超巍.近五年我国体育传播研究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6):35-37. 被引量:2
-
3李丽群,胡明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37-8738. 被引量:5
-
4武学军.体育传播对市民社会建设的助推作用[J].体育科学研究,2012,16(2):5-8. 被引量:2
-
5叶鸣,张伟文.大力推广体育欣赏 构筑校园体育文化软实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79-80. 被引量:1
-
6刘敏.浅析体育传播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3,26(3):25-27.
-
7郭一鹤.传播学视域下中国大众体育期刊发展特征分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3(5):109-112. 被引量:1
-
8许金芝,展利民.移动终端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J].电子技术(上海),2018,47(11):29-34.
-
9牛瑞祥.基于事实写好体育新闻——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写作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6):43-43. 被引量:1
-
1任占涛.论中国古典文学中艺术类型的文化心理[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6):89-90.
-
2张若愚.跳出东莞看“禁止养猪”[J].中国经济周刊,2007(48):8-8.
-
3文玉萍.论中国神话的悲剧意识[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8(2):35-36.
-
4沈有珠.漫谈中国新文学的忏悔意识[J].凯里学院学报,1994,18(3):25-29. 被引量:2
-
5樊星.世俗智慧——“当代小说与中国文化”札记之四[J].文艺评论,1990(6):33-39.
-
6武义青.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难逢,时不我待[J].共产党员(河北),2014,0(9):9-11.
-
7预测2025年的中国经济[J].国际展望,2001(18):35-35.
-
8李万春,任月红.应对入世适时调整[J].宁波论坛,2001(4):14-15.
-
9王宁,王丽娜.当前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透视[J].科技信息,2011(9):85-85.
-
10闫明.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转变思维方式[J].学理论,2002(6):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