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心、真心和爱心去关注西部的孩子们——从影片《上学路上》谈少数民族题材儿童片的创作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0,共3页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邱子桐.寻找父母的旅途:流动儿童作为现代性隐喻[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0(2):266-275.
-
2蔡丽,郭鹏群.时代变迁中的少数民族电影风景、风情研究——以建国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J].电影评介,2013(7):11-13.
-
3郭鹏群,程浩.民族电影:新世纪前十年的探索与思考[J].电影文学,2011(6):16-18. 被引量:2
-
4何东升.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探析[J].电影评介,2011(10):9-11. 被引量:2
-
5郭鹏群,刘清华.试论新世纪十年云南影视的探索与发展[J].电影文学,2011(15):27-28.
-
6王青,刘小玲.文化想象与身份认同: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电影[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10(3):80-84. 被引量:2
-
7石嵩.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跨文化书写:理论范式流变与新时代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12):184-190. 被引量:5
-
8饶曙光.少数民族电影:多样化及其多元文化价值[J].当代文坛,2015(1):4-9. 被引量:48
-
9郑云海.新世纪云南题材影视精品的审美追求[J].电影文学,2015(2):15-18.
-
10高焕静.文化表达与国家认同建构——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5(11):93-95. 被引量:3
-
1方刚亮.走在《上学路上》[J].电影艺术,2004(6):67-70.
-
2林进桃,刘纪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奇葩——重论电影《刘三姐》[J].四川戏剧,2009(1):106-108. 被引量:12
-
3何尤贵,王大兴.新芦笙恋歌[J].歌曲,2010(1):23-24.
-
4朱新宇.芦笙恋歌[J].戏剧之家,2016(2):75-76.
-
5金洪申.论《上学路上》意境美[J].戏剧丛刊,2006(2):58-58.
-
6“女特务”王晓棠[J].电影,2012(10):68-69.
-
7蔡跃忠.电影《芦笙恋歌》插曲——《婚誓》试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8):94-94.
-
8刘卉青.《上学路上》——童年的回归之路[J].电影评介,2009(24):45-45.
-
9于广华.增强使命感 努力出精品——为繁荣儿童电视剧创作而奋斗[J].当代电视,1997(7):9-11.
-
10俸向东.耿马县档案局开展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J].云南档案,2013(8):2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