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规划新思路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有其特殊性,开发规划的思路应区别于一般的风景旅游区。本文提出了以人类学为学科基础,以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为前提,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为导向的规划新思路。
作者
郭颖
机构地区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旅游开发规划
新思路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6
1
吴晓萍,何彪.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7-84.
被引量:66
2
郭净.被表演的戏剧—民间艺术与影响传媒的互动[J]..“人类学:旅游与中国社会”国际研讨会论文[C].,1999..
3
(美)克莱德·伍兹.文化变迁[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9..
4
黄淑娉.
文化变迁与文化接触——以黔东南苗族与美国西北岸玛卡印第安人为例[J]
.民族研究,1993(6):33-40.
被引量:9
5
范业正.
国外旅游地规划的理论与技术方法[J]
.国外城市规划,2000,15(3):2-6.
被引量:32
6
刘德谦.
试论当前旅游开发中几个基本环节的错位──旅游规划续议[J]
.旅游学刊,1995,10(1):14-1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黄淑娉,龚佩华.
改革开放中两个苗寨的变迁——黔东南西江、金井苗寨调查报告[J]
.贵州民族研究,1992,12(3):1-10.
被引量:6
2
[1]C.E.Gearing. W.W. Swart and T. Var. Planning fortourism development. Boston: CBI, 1977.
3
[2]Kaiser TR.and Helber. Tourism planning anddevelopment. CBI, 1977.
4
[3]Gunn C.A. Tourism planning. 2nd edu.. Taylor andFrancis, New York, 1988.
5
[4]Douglas Pearce. Tourist development. 2nd edu..Longman, Harlow, 1989.
6
[5]Strap J.D. The resort cycle and second home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8. 15(4):504~516
7
[6]Getz D.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tination life cycl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2.19(4):752~770
8
[7]Smith, Stephen L.J. Tourism analysis: a hand book.Harlow: Longman, 1989.
9
[8]Clare A.Gunn. Fasla. Vacationscape: Designingtourist. 2nd edu..Van Nostrand ReinholdCompany, New York, 1988.
10
[9]Edward Inskeep. Tourism planning: an integratedand sustainable approach. The Hugne: VanNostrand Reinnold, 1991.
共引文献
116
1
李刚,赵艳.
循环经济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
.中国市场,2006(36):96-96.
2
吴迎春,杨晓云.
国内民俗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影响研究综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z1):421-425.
3
武民,李媛.
浅谈语文教学促进迁移的几个问题[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S1):48-49.
被引量:2
4
张补宏,徐施.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民族旅游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43-47.
被引量:13
5
马晓京.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
.旅游学刊,2000,15(5):50-54.
被引量:148
6
刘晓倩.
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研究——以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为例[J]
.思想战线,2010,36(S1):137-140.
7
王明亮.
文化采借与文化融合[J]
.贵州民族研究,1998,18(2):69-72.
被引量:3
8
周灿.
论旅游业中拿来主义的民俗文化自主发展[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9):16-20.
9
龙俊芳,王路,李静.
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综述[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312-313.
被引量:1
10
袁政.
论城市公共管理的特征[J]
.消费导刊,2008,0(2):104-10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2
1
谭丽燕,李月兰.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扶贫模式探讨——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扶贫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S1):132-134.
被引量:9
2
徐红罡,田美容.
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管理模型初探——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136-141.
被引量:24
3
钟洁,陈飙,杨桂华.
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效应研究概述[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5):85-90.
被引量:17
4
简王华.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若干问题探讨——以乐业大石围天坑溶洞群旅游区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z1):84-87.
被引量:2
5
李春萌.
浅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保护[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1):83-85.
被引量:9
6
潘顺安.
民族文化与旅游关系探讨[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97-100.
被引量:10
7
王静.
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变迁[J]
.学术探索,2004(7):48-51.
被引量:19
8
薛群慧,邓永进.
论民俗风情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行为特征[J]
.贵州社会科学,1998(5):47-51.
被引量:11
9
贾银忠.
香港回归与民族地区旅游市场营销[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8(3):13-15.
被引量:2
10
陈玲,韩景卫.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条件比较研究——以甘肃省肃南县和贵州省黎平县为例[J]
.西北民族研究,2004(3):202-20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杨昇,王晓云,冯学钢.
近十年国内外民族旅游研究综述[J]
.广西民族研究,2008(3):194-202.
被引量:31
2
刘姝.
原生态音乐与发展旅游文化探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104-106.
被引量:5
3
白崇萍.
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临桂县东宅江瑶寨为例[J]
.旅游论坛,2010,3(4):438-4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胡凯.
浅谈音乐的功能与旅游[J]
.通俗歌曲,2013(4):6-8.
被引量:1
2
窦开龙.
典型后发型民族旅游区旅游开发效应感知与态度实证研究——以甘南拉卜楞景区为案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6-71.
被引量:7
3
李新.
觅佳境踏歌行——旅游音乐文化内涵初探[J]
.大舞台,2010(8):111-112.
4
杨柳.
民族旅游发展中的展演机制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4):39-44.
被引量:7
5
郜捷.
民族旅游研究概况综述——兼论民族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与作用[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35-38.
被引量:3
6
周常春,刘晓丽.
民族村寨旅游旅游者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314-318.
被引量:1
7
张海英.
浅谈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4):117-119.
被引量:2
8
罗明,张爱民.
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营销中政府行为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2,32(4):101-105.
被引量:2
9
李忠斌,文晓国.
对民族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
.广西民族研究,2012(4):177-184.
被引量:26
10
董培海,施江义,李庆雷.
滇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困境及对策[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1):24-31.
被引量:1
1
戴美琪,田定湘.
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2):24-25.
被引量:4
2
王德靖.
坚持政府主导注重政策扶持[J]
.民族论坛,2009(1):21-21.
3
曹诗图,沈中印,刘晗,孙玉萍.
论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和整合——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J]
.三峡文化研究,2005(1):369-377.
4
李凌.
妙峰山风景吸引八方客[J]
.工会博览,2008,0(15):61-61.
5
做实文化强省建设保障[J]
.河北画报,2012,0(10):76-79.
6
盖建民,何振中.
“梦与中西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评[J]
.世界宗教研究,2008(4):146-147.
7
陆文熙.
文化价值观与凉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形成[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11):82-86.
8
阿古.
浅谈新平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与文化艺术的开发利用[J]
.滇中文化,2000(3):22-24.
被引量:1
9
梁维.
吉林省满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
.长江丛刊,2015(34).
10
段云虹.
旅游风景区宗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昆明西山旅游风景区为例[J]
.民族艺术研究,2011,24(6):113-117.
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