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意识流动——古典诗词意境创造与接受的心理动因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的精粹,是因其营构了虚实相生、深刻丰富的审美意境,而其创作与接受的动因则依赖于主体的意识流动。所谓意识流动即指在特定的时空,人的意识是所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幻觉、联想和想象等所汇成的飘忽不定、连绵不断、不合逻辑的弥漫性流动:
作者
潘晓彦
机构地区
牡丹江师院中文系 教师
出处
《写作》
2005年第5期6-7,共2页
Writing
关键词
意识流动
心理动因
意境创造
接受
中国古典诗词
中国文学
虚实相生
审美意境
创作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1
韩子满.
转向冲动与问题意识——也谈当前国内的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2015(3):10-16.
被引量:16
2
马凌,孙九霞,朱竑.
流动、旅游与后现代——一个研究视角与一种精神转向[J]
.人文地理,2017,32(3):146-151.
被引量:34
3
金元浦.
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7(6):96-104.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1
1
强博文.
流动意识的接受与转向[J]
.艺术品鉴,2019,0(4X):318-319.
1
李隆汉.
没有缺陷的人生才真是缺陷[J]
.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2008,0(12):51-51.
2
杨梓.
诗歌创作散论(六题)[J]
.绿风,2009,0(1):14-18.
3
宋华伟.
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
.蒲松龄研究,2008(2):48-56.
被引量:1
4
董继兵.
阮籍《咏怀诗》创作与接受考论[J]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60-61.
5
心理批评的困窘[J]
.文艺理论研究,1988(6):27-27.
6
戈戎.
永不能忘[J]
.福建文学,1998(6):52-54.
7
肖其峰.
意境新论[J]
.景德镇高专学报,1999,14(1):53-56.
8
朱霞.
论虚构[J]
.商洛学院学报,1999,19(1):47-49.
9
张晶.
“惊奇”的审美功能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呈现[J]
.文史知识,2004(11):91-91.
10
华金香.
诗意着的“中国学派”——论“中国学派”话剧中的意象美[J]
.参花(上),2015,0(6):117-118.
写作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