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苏省褐稻虱生物型研究初报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验表明江苏省田间褐稻虱生物型仍以Ⅰ型为主的混合种群,其变化取决于迁入地的生物型杂合程度和在江苏的饲养代次。褐稻虱在抗性品种上连续饲养12~13代,经长期选择压力和自身的适应,可以形成人工培养的新生物型,但在不同抗性品种上形成生物型难易不一,Mudgo,ASD7较易,Rathuheenati,Babawee较难。
作者
肖英方
顾正远
邱光
机构地区
江苏省南京农科院植保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3,共2页
Plant Protection
关键词
褐稻虱
生物型
品种抗性
水稻
害虫
分类号
S435.112.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149
1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
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J]
.昆虫学报,2001,44(2):197-204.
被引量:35
2
陈德利,赵士熙,吴中孚.
水稻不同抗性品种对褐稻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2):168-172.
被引量:5
3
江志强,吴荣宗,张良佑.
褐稻虱生物型的形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1):76-83.
被引量:8
4
刘芳,傅强,赖凤香,张志涛.
稻褐飞虱实验种群致害性变异[J]
.中国水稻科学,2004,18(6):544-550.
被引量:2
5
俞晓平,叶恭银.
褐稻虱生物型监测技术的研究[J]
.科技通报,1993,9(4):260-264.
被引量:8
6
祝树德,陆自强,杭杉保,徐海.
温度对褐飞虱种群调控作用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1994,3(1):53-59.
被引量:26
7
马巨法,胡国文,程家安.
三种稻飞虱在高温变温下的生态表现[J]
.华东昆虫学报,1998,7(2):85-90.
被引量:10
8
张扬,黄炳超,谢振文,肖汉祥,John Bennett.
应用AFLP分析广东稻瘿蚊不同生物型DNA指纹[J]
.广东农业科学,2005,32(1):60-64.
被引量:9
9
黄凤宽,韦素美,黄所生,罗善昱,李青.
云南思茅和开远稻褐飞虱致害特性比较[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23(4):278-281.
被引量:4
10
梁天锡,毛立新.
水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1996,5(1):89-93.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13
1
乌慧玲,许晓风.
褐飞虱生物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2004,30(4):11-14.
被引量:11
2
乌慧玲,许晓风,王文兵.
褐飞虱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ⅡcDNA文库的构建[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4):423-427.
被引量:2
3
吴岩,王文兵,许晓风.
稻褐飞虱羧酸酯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3(4):513-516.
4
肖满开,凤振岗,丁金海.
1997年褐飞虱特大发生危害特点成因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41-144.
被引量:4
5
姜人春.
稻褐飞虱生物型的最新研究进展[J]
.昆虫知识,1999,36(5):308-312.
被引量:16
6
顾正远,张存政,刘贤进,肖英方.
褐飞虱生物型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商榷[J]
.昆虫知识,2001,38(3):234-235.
被引量:2
7
肖英方,张存政,顾正远,刘贤进.
褐飞虱两种生物型体内能源物质及有关酶类的比较[J]
.江苏农业学报,2001,17(3):176-179.
被引量:5
8
黄水金,黄荣华.
我国褐飞虱的若干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01,13(4):43-50.
被引量:28
9
张存政,刘贤进,顾正远,王冬兰,于向阳,黄丰.
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及抗药性初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02,30(1):41-43.
被引量:12
10
郑瑜,何佳春,万品俊,赖凤香,孙燕群,林晶晶,傅强.
褐飞虱IR56种群的致害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2016,30(5):552-55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9
1
杨之帆,陈永勤,李春华,蒋思婧.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离受水稻抗性调控的褐飞虱基因[J]
.昆虫学报,2009,52(10):1059-1067.
被引量:3
2
王彦华,苍涛,赵学平,吴长兴,陈丽萍,俞瑞鲜,吴声敢,王强.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J]
.昆虫学报,2009,52(10):1090-1096.
被引量:29
3
刘玉娣,林克剑,韩兰芝,侯茂林.
基于rDNA ITS1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J]
.昆虫学报,2009,52(11):1266-1272.
被引量:11
4
董德臻,袁静,邢家华,郁季平,陈杰.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选育及毒力测定[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4):817-819.
被引量:1
5
乌慧玲,许晓风.
褐飞虱生物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2004,30(4):11-14.
被引量:11
6
刘芳,傅强,赖凤香.
害虫生物型及其遗传机理[J]
.昆虫学报,2004,47(5):670-678.
被引量:2
7
邱光.
吡虫啉的应用及其负面效应的研究进展[J]
.华东昆虫学报,2005,14(1):76-81.
被引量:13
8
梁广文,钟平生,曾玲.
有机稻田内不同生态措施对褐稻虱种群的控制作用[J]
.昆虫知识,2005,42(5):510-514.
被引量:4
9
钟平生,梁广文,曾玲.
不同生态措施对褐稻虱种群及其天敌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4):428-431.
被引量:5
10
张启军,尹福强,王世全,李平,邹江石,吕川根.
根癌农杆菌介导gna基因对水稻的转化[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40-44.
被引量:8
1
江幸福,张蕾,程云霞.
一代多发区黏虫发生偏早,二代多发区需提前防控[J]
.植物保护,2014,40(3):215-215.
被引量:1
2
李青,罗善昱,韦素美,黄凤宽.
褐飞虱生物型测定及其与迁飞关系分析[J]
.昆虫知识,1999,36(5):257-260.
被引量:24
3
许聪,吴万春.
杂草稻的分类地位和利用途径探讨[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2):146-151.
被引量:12
4
庄永林,沈晋良,陈峥.
三唑磷对不同翅型稻褐飞虱繁殖力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3):21-24.
被引量:55
5
张志东,李春,刘雪梅,周艳.
贯彻植保新理念 科学治理稻飞虱[J]
.植物医生,2007,20(1):9-10.
6
R.N.Das,R.K.Bhagobaty.
利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标记评估印度阿萨姆茶园茶树资源的遗传变异(英文)[J]
.茶叶,2010,36(3):133-139.
7
张增明,金石芬,王乐丰,程哲.
北方粳稻花药培养技术模式探讨[J]
.垦殖与稻作,1999(3):1-3.
被引量:1
8
赵敬霞,王静,王玉岭,王忠义.
棉花标记自交系的杂种优势效应机理研究[J]
.棉花学报,1996,8(1):27-30.
被引量:1
9
赵瑞华,刘庆忠,孙清荣,张宪省.
抗真菌γ-硫堇蛋白Rs-afp_1基因导入丰产梨获得转基因植株[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12(6):729-730.
被引量:8
10
王忠义,赵敬霞,王玉岭,王静.
棉花标记自交系的杂种优势效应[J]
.中国棉花,1994,21(8):8-9.
被引量:10
植物保护
199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