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中的“猴玃抢妇”故事,特指“猿猴抢婚”这一世界性母题下的最基本类型———“盗妇型”故事在唐前文本中的记述。其中,张华《博物志》中的记载是中国关于这一故事较早的相对完整的文本叙述,它曲折地反映了汉晋时期生活在蜀南及西南地区羌族的猿猴图腾崇拜及抢婚等社会习俗。而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社会环境中,羌汉杂居、通婚已为常事,两族的思想文化亦相互影响,“猴玃抢妇”故事因此得以传入内地,并逐渐融入了中原的儒、道、释等思想,图腾崇拜色彩渐渐淡化,进而发展为唐之后的“猿猴抢婚”模式。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35-40,共6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