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证本质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10
Reflection on Researches of Zheng Essence in TCM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1-272,共2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二级参考文献4
1 胡镜清.网络——循证医学的支点.国际卫生医药导报,2000,(6):38-38.
2 赖世隆 梁伟雄 谢红 等.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讲义[N](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内教材)[Z].,1996..
3 Y. Shapiro,M. Alkan,Y. Epstein,F. Newman,A. Magazanik. Increase in rat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to endotoxin during hyperthermia[J] 1986,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4):410~412
4 张鸣明,刘鸣.循证医学的概念和起源[J] .华西医学,1998,13(3):265-265. 被引量:210
共引文献101
1 夏嫚泽,银子涵,陈正红,张欣悦,李雅琴,赵凌,梁繁荣.针灸干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8):2821-2831.
2 Yi Yang,Kan Tian,Gengliang Bai,Xiangyuan Zhu,Yong Yang,Xiaoyong Yu,Lizheng Shi.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Global Health Journal,2019,3(4):89-93. 被引量:5
3 曾金雄,齐聪,郑东海.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07,2(3):185-188. 被引量:11
4 商洪才,王保和,张伯礼.中药新药证候及疗效评价[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5):365-368. 被引量:211
5 李利清,虞坚尔.证的量化初探[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0):42-44. 被引量:5
6 韩亚男,傅东波.试论中医临床科研中引入定性研究的必要性[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5):330-332. 被引量:14
7 赵生俊,张红.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J] .新疆中医药,2004,22(6):5-8.
8 王晓忠,曾斌芳,黎耀东.应用循证医学发展中医药[J] .新疆中医药,2004,22(6):8-10.
9 刘建华,曾金雄,戴西湖.循证医学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3-4. 被引量:4
10 李广曦,陈蔚文.中医药类数据库建设的回顾与分析[J]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5,18(6):557-560.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113
1 张友堂,京叶.小青龙汤证的脉证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1,39(5):52-53. 被引量:6
2 吴元胜,范瑞强,陈达灿,李红毅,禤国维.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差异初探[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4):241-246. 被引量:12
3 袁世宏,王天芳.多元统计方法在建立证候诊断模型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9-11. 被引量:26
4 杨洪军,赵亚丽,刘艳骄,西广成,吕冬梅,冯成强,王永炎,戴汝为,黄璐琦.“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16-19. 被引量:26
5 谭从娥,黄信勇,吴斌,陆明,陈聪,李常度,王米渠.骨关节炎肾阳虚证个案的温针疗效及基因表达谱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662-2664. 被引量:10
6 吴斌,黄信勇,王米渠,李常度.运用基因芯片研究骨关节炎虚寒证的基因表达谱述要[J]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08-2010. 被引量:12
7 郭蕾,王永炎,张俊龙,高思华,张志斌.阴阳——人体系统序参量解读(一)[J]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23-2025. 被引量:5
8 李炜弘,王米渠,王刚,刘江涛.冠心病心阳虚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4):3219-3222. 被引量:17
9 高黝,高泓,王米渠.1个糖尿病家系肾阴阳两虚血瘀证糖尿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5. 被引量:18
10 张天奉,张建军,吕金阳.走出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的误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21-22.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10
1 杨胜林.关于证的思考[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5):4-6.
2 孙世荃.试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及其发展[J] .山西中医,2006,22(6):38-41. 被引量:4
3 韩小飞,黄清春.基因芯片与中医理论相关性及其在中医证本质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8):9-10. 被引量:2
4 张荣华,黎波.证本质的内涵及学术观点[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4):375-378. 被引量:2
5 袁世宏,张连文,杜彩凤,王天芳.辨证理论的隐结构思想[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4):221-225. 被引量:5
6 刘志刚,李泽庚,彭波,童佳兵,杨程.基于代谢组学的肺气虚证证本质探索[J] .天津中医药,2010,27(6):525-526. 被引量:2
7 王常松,傅晓晴,刘清华,俞洁,闵莉.中医证蛋白质组学研究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3):535-537. 被引量:11
8 闫丽,何丽清.小青龙汤证本质探析[J] .山西中医,2013,29(11):1-3. 被引量:1
9 王秀秀,刘艳丽,范华,杨美娜,赵肖磊,石凯,韩金祥.中医证与生物熵的同构性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2):1-4. 被引量:4
10 魏盛,乔明琦.肝气逆、肝气郁证候概念与病因研究概况及设想[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4):779-78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39
1 关徐涛,胡翔燕,徐立然,孙士玲,徐江雁.“肝”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理论探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116-1120. 被引量:3
2 王淑香.中西药联用的宜忌[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5):383-384.
3 叶山亮,张文宙,蔡欣.抛开主次,再看中西医结合[J] .光明中医,2009,24(5):830-832. 被引量:1
4 胡凯文,卫月.癌症的中医诠释及相关病名辨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6-18. 被引量:28
5 雷英,刘丽莎.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J] .西部中医药,2011,24(12):89-91.
6 王成阳,李泽庚.感冒中医药诊治最新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134-137. 被引量:7
7 胡小勤,曾学文,岑卫健,付强,钟卫干,王强,杨秀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肝阳上亢证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532-534. 被引量:10
8 李琳,黄力.中西医对冠心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2013,32(1):71-73. 被引量:4
9 吕琳星,王文凯,张璐,朱龙涛.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方剂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4):48-51. 被引量:3
10 何伟,郭树仁,谢雁鸣,刘平兰,田峰,张燕,赵君贤,刘和平.826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证候要素特征的隐结构模型评价[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8):1059-1063. 被引量:7
1 王萍,杨海燕,喻松仁,袁肇凯.从证本质研究的反思探讨证的异质性[J] .中医杂志,2012,53(10):815-816. 被引量:7
2 申维玺.中医证本质研究的反思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1-13. 被引量:19
3 邓春雷,殷克敬.关于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反思[J]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2):3-5. 被引量:1
4 贾春华,王海林.《伤寒论》研究的反思[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48-49. 被引量:1
5 唐扩军,刘士敬.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研究的反思[J] .中医药信息,2000,17(1):3-4. 被引量:6
6 聂克.中药药理研究的反思[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174-175. 被引量:3
7 魏敏,孙晓敏,赵晓山,李玉萍,陈晶,罗仁.肾阴虚证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316-317. 被引量:3
8 彭锦,闪增郁.中医证候研究的反思[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23-23. 被引量:1
9 彭锦,闪增郁.中医证候研究的反思[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6-7. 被引量:6
10 邱龙龙,葛继荣.基因芯片在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8):761-76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