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才X就Y”句式浅析
被引量:
7
An Analysis of the Sentence Pattern of '才 X 就 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才”和“就”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为复杂多样的两个副词。通过对二者共现的“才X就Y”句式进行探讨,认为这一句式的基本语法意义是:通过“才”与“就”相互映照、趋小强调的方式,表达说话人对客观事实趋小或趋大的总体主观评价。
作者
贾冬梅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58-160,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才”
“就”
趋小强调
主观评价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92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7
1
白梅丽.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中国语文,1987,(5).
2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Z].商务印书馆,1982.
3
陈小荷.
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
.世界汉语教学,1994,8(4):18-24.
被引量:238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版)[M].商务印书馆,2002.
5
马真.说“也”.中国语文,1982,(4).
6
邵敬敏.
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J]
.汉语学习,1997(3):3-7.
被引量:41
7
史锡尧.
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和配合[J]
.世界汉语教学,1991,5(1):18-22.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292
1
李宇凤,朱嘉诚.
副词“都_(2)”语义语用研究综述[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54-76.
2
国道平.
凭借类句式的多角度研究——以“就凭X,Y”为例[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9,40(4):28-38.
3
韩传瑜.
一种特殊的约量表达结构“近X余”[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63-77.
4
关黑拽.
山西泽州方言主观小量构式“X+不得+NumP”[J]
.中国方言学报,2023(1):191-206.
5
陈禹.
句末“不就X了”构式的形义表现与反意外功能——兼论反意外与意外、解-反预期以及反问之关联[J]
.世界汉语教学,2021(1):56-69.
被引量:18
6
穆雅丽,邢红兵.
汉英减量范畴表达手段对比分析[J]
.世界华文教学,2023(1):236-248.
7
郭辉.
皖北方言的“子/儿”缀量词[J]
.华中学术,2021(4):156-167.
被引量:1
8
曹婕.
“不就X了”构式的语用功能与形成机制[J]
.汉字文化,2024(17):107-110.
9
黄晓蓉.
新兴结构“浅X一下”研究[J]
.汉字文化,2024(9):146-150.
10
张婷.
英汉让步句对比与翻译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8):133-135.
同被引文献
61
1
邵敬敏.
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J]
.汉语学习,1997(3):3-7.
被引量:41
2
张谊生.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J]
.汉语学习,1996(3):10-15.
被引量:31
3
史锡尧.
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和配合[J]
.世界汉语教学,1991,5(1):18-22.
被引量:16
4
陆俭明.
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
.汉语学习,1991(1):1-10.
被引量:79
5
杨亦鸣.
“也”字语义初探[J]
.语文研究,1988(3):56-59.
被引量:33
6
卢英顺.
语义指向研究漫谈[J]
.世界汉语教学,1995,9(3):22-26.
被引量:56
7
陈小荷.
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
.世界汉语教学,1994,8(4):18-24.
被引量:238
8
杨小璐.
现代汉语“才”与“就”的母语习得[J]
.现代外语,2000,23(4):331-348.
被引量:14
9
邵敬敏,刘焱.
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J]
.汉语学习,2002(5):1-7.
被引量:33
10
陈雅.
试析副词“就”的语音形式及语义指向[J]
.南京社会科学,2003(12):92-9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7
1
秦庆磊,谢晓慧.
浅析超前夸张句式“才A就B”[J]
.湘潮,2007(07X):47-49.
2
李振中.
试论现代汉语框式结构[J]
.甘肃社会科学,2008(5):186-189.
被引量:23
3
徐以中,杨亦鸣.
“就”与“才”的歧义及相关语音问题研究[J]
.语言研究,2010,30(1):51-59.
被引量:16
4
古川裕.
現代中国語の副詞呼応型“才P就Q”構文について——日本語で対応する表現とその教育法[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4):99-104.
5
杨晓霞.
现代汉语副词“才”研究综述[J]
.德州学院学报,2013,29(3):65-69.
6
张福龙.
论“才A就B”夸张句式的语义特征[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2):63-65.
7
张婧婧.
语言交往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刍议——以“看看,X了吧”习语构式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8):94-95.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侯欣岚.
“就”与“才”的等价情况分析[J]
.汉字文化,2022(19):20-22.
2
朱林娜.
“就”表主观量的历时演变及认知解释[J]
.青年文学家,2019,0(20):180-181.
3
皇甫素飞.
论紧缩构式的性质及其形式语义特征[J]
.求索,2014(8):142-146.
被引量:4
4
邵敬敏,刘焱.
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J]
.汉语学习,2002(5):1-7.
被引量:33
5
尹婷,蒲霏.
“管A叫B”的语篇功能试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12):41-42.
6
黄理秋,施春宏.
汉语中介语介词性框式结构的偏误分析[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3):33-41.
被引量:26
7
黄彩玉,陈树千.
语音与歧义关系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7):15-17.
8
于秒,冯玥.
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J]
.理论月刊,2011(11):64-67.
被引量:1
9
姚倩.
利用韵律信息解读“都”字句歧义的实验研究——汉语母语者与二语者的对照[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4):1-8.
被引量:5
10
唐贤清,李振中.
试论框式结构“非…不可”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J]
.语文研究,2012(3):9-14.
被引量:4
1
徐文文.
“倒”与“却”的语义比较[J]
.现代交际,2013(2):83-83.
2
张爱民.
汉语词类研究的新突破[J]
.江苏社会科学,1994(3):113-117.
3
王宗炎.
从实地调查到理论探索——读胡明扬语言学论著[J]
.世界汉语教学,1995,9(3):87-93.
4
张亚明.
语气词“吧”的基本语法意义[J]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127-131.
5
徐新初.
俄语动词体的运用与言语情境[J]
.外语研究,1988,5(1):30-36.
6
邵敬敏,饶春红.
说“又”——兼论副词研究的方法[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4-16.
被引量:38
7
李宗江.
“也”的来源及其对“亦”的历时替换[J]
.语言研究,1997(2):60-67.
被引量:28
8
王代连.
“一下子”的语义、语用特点分析[J]
.国际汉语学报,2015,6(1):110-117.
被引量:1
9
彭小川.
论副词“倒”的语篇功能——兼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5):132-137.
被引量:37
10
周国炎.
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J]
.民族教育研究,1999,10(S1):57-64.
被引量:4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