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5
-
1吴天武.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4):36-38. 被引量:11
-
2齐标.隐性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开发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6):73-74. 被引量:15
-
3董海瑛,万学红.高校隐蔽课程研究的方向[J].教育评论,2005(3):55-57. 被引量:10
-
4王海荣,王晓春,张博.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体育兴趣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133-136. 被引量:15
-
5高雁晋.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革新,2005(6):11-12. 被引量:3
-
6刘佛年.潜在课程论[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87,(4):13-13.
-
7[美]杜威著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
8尚晖.历史教育中非认知心理因素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7):144-145. 被引量:2
-
9解北茂,张宏政.隐性课程的特点、功能及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1998(1):19-21. 被引量:9
-
10张丽娜.隐性课程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J].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2011(1):55-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5
-
1李单单.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3(10):84-86. 被引量:1
-
2龙柯宇.川外法科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范式研究——基于多元法律文化的视域[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0):66-68. 被引量:2
-
3章清,杜志宏.基于“成才规划”民办高校学生教育模式实现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9):37-40. 被引量:4
-
4许程剑,李应彪.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关系及对学生作用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13):194-194. 被引量:6
-
5郭惠昕,夏尊凤,戴娟,梁亮.探索“隐性因素”,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J].装备制造技术,2011(1):162-163.
-
6杨丽娜.以双维度理论模型视角述农村籍大学生相关研究[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3):82-84.
-
7谭轶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设置与启示——美国多元文化课程的分析[J].黑河学刊,2014(11):97-98.
-
8杨剑波.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形成与释放[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3):11-13. 被引量:4
-
9孙秀平.论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9):30-30.
-
10李娜,刘超,魏俊伶,牛丽莎.护理人文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5):583-585. 被引量:5
-
1李先国,易俊.学校隐性文化建设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151-153. 被引量:3
-
2用文化做教育[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20(5).
-
3姚红,陈四兰.关于高校隐性文化建设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1):191-192. 被引量:5
-
4许振红.浅析制度性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1):154-154. 被引量:3
-
5毛鸽.对独立学院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2):132-133. 被引量:6
-
6王吉春.浅谈学校特色视觉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社会心理科学,2013(8):115-117.
-
7史亚琼.浅谈学校特色视觉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4(1):4-4.
-
8洪发.浅谈学校特色视觉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6):130-130.
-
9韦仕喜.“要做就做到最好”——例谈班级文化建设[J].广西教育,2011(17):31-32.
-
10吕惠屏.如何进行班级隐性文化建设[J].考试周刊,2015,0(13):186-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