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
被引量:1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0-151,共2页
同被引文献59
-
1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解构和重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48-56. 被引量:9
-
2刘扬忠.也谈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接轨”[J].文学遗产,2005(1):5-13. 被引量:4
-
3杨景龙.加强古今演变研究,拓展新的学科空间[J].文学遗产,2005(1):14-21. 被引量:3
-
4吴承学,沙红兵.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J].文学遗产,2005(1):22-35. 被引量:58
-
5薛富兴.普遍意识:中国美学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J].江海学刊,2005(1):188-194. 被引量:4
-
6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上)[J].社会科学战线,2005(1):87-113. 被引量:49
-
7金元浦.文化研究:学科大联合的事业[J].社会科学战线,2005(1):246-253. 被引量:35
-
8郭英德.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J].学术研究,2005(1):122-127. 被引量:14
-
9孙玉石.报纸文艺副刊与现代文学研究关系之随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1-3. 被引量:11
-
10钱理群.对现代文学文献问题的几点意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8-10. 被引量:7
-
1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7(1).
-
2文论下载(014-024)[J].当代作家评论,2003(2):153-154.
-
3冯保善.百年沉重──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民族艺术,2000(1):42-47.
-
4艺术学:复杂演进和术语纠缠[J].中国美术馆,2011(4):125-125.
-
5“中国20世纪文学文化生态和作家心态研究”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8(1).
-
6旷新年.“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J].当代作家评论,2003(2):154-155. 被引量:2
-
7熊飞宇.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总结与开新——“抗战文化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3-29. 被引量:1
-
8周南.“中国小说古今通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东岳论丛,2006,27(6):252-252.
-
9鲍国华.“回顾与展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5(4):203-207.
-
10王峰.“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J].文学评论,2009(5):21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