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同被引文献65
-
1胡忌.《唐戏弄》在戏曲史研究上的地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3):17-21. 被引量:6
-
2沙敦如.唐、五代戏曲在中国宫廷的发展——任半塘有关论断之续探[J].艺术百家,1997,13(1):19-23. 被引量:1
-
3任中敏.对王国维戏曲理论的简评[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1):34-37. 被引量:18
-
4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解构和重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48-56. 被引量:9
-
5刘扬忠.也谈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接轨”[J].文学遗产,2005(1):5-13. 被引量:4
-
6杨景龙.加强古今演变研究,拓展新的学科空间[J].文学遗产,2005(1):14-21. 被引量:3
-
7吴承学,沙红兵.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J].文学遗产,2005(1):22-35. 被引量:58
-
8薛富兴.普遍意识:中国美学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J].江海学刊,2005(1):188-194. 被引量:4
-
9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上)[J].社会科学战线,2005(1):87-113. 被引量:49
-
10金元浦.文化研究:学科大联合的事业[J].社会科学战线,2005(1):246-253. 被引量:35
-
1程茜.文学批评之“极”与文学理论之“中庸”[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7(4):152-154.
-
2张秋生.“第九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05(2):112-112.
-
3陈彦晖.文学批评的文化视野──访傅道彬教授[J].学习与探索,2006(5):135-137. 被引量:1
-
4余光中认为不能把诺贝尔文学奖看作世界文学奖[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5):2-2.
-
5胡可先.沈德潜杜诗学述略[J].杜甫研究学刊,1994(1):37-44.
-
6胡可先.杜诗史料学论纲[J].杜甫研究学刊,1997(2):45-53. 被引量:2
-
7孙文起.陈洪《佛教与中古小说》出版[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2):146-146.
-
8舒坦(摘编).余光中认为诺贝尔奖是死亡之吻[J].文学教育,2008(9):160-160.
-
9周明儒.诗人 学者 名师──在吴奔星教授70年文学道路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7(2):90-90.
-
10张维,付婷.贯通剧曲散曲研究 追求学科学术创新——“首届曲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散曲研讨会”综述[J].阅读与写作,2005(1):4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