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3期17-19,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共引文献76
-
1张高峰.差异化的“哗变”与诗学探索的先锋群像——“第三代诗·后朦胧诗”的概念生成及历史化演变[J].文艺争鸣,2022(10):91-96.
-
2李姝.“他们”作为批评话语的还原与流变[J].文艺争鸣,2022(6):65-70.
-
3王光明.个体承担的诗歌[J].东南学术,1999(2):12-14. 被引量:4
-
4杨献锋.炫技与饶舌的背后——论20世纪90年代诗歌“技艺”的价值取向[J].雪莲,2010(4):101-108.
-
5伍明春.先锋的守夜人——论余怒的诗[J].诗歌月刊,2004,0(9):89-93.
-
6张彦龙,邢华.90年代先锋诗歌的反思与重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24(3):31-34.
-
7张立群.反思中的自由与沉默——论文学史意义上的90年代诗歌[J].文艺评论,2004(5):43-47. 被引量:3
-
8王光明.相通与互补的诗歌写作——我看“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J].南方文坛,2000(5):26-27. 被引量:8
-
9伍明春.先锋的守夜人——论余怒的诗[J].文艺评论,2005(2):57-61.
-
10钱文亮.“先锋”的变迁与在当下诗歌写作中的意义[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4):14-19. 被引量:2
-
1许霆.论1990年代先锋诗体探索及其意义[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29(3):17-24.
-
2许霆,鲁德俊.十四行体与中国传统诗体[J].中国韵文学刊,1994,8(2):36-43. 被引量:3
-
3李越.宣叙调[J].飞天,2017,0(4):71-72.
-
4贺绍俊.铁凝:快乐地游走在“集体写作”之外[J].当代作家评论,2003(6):36-44. 被引量:15
-
5竹内实.小小的前言[J].鲁迅研究动态,1987(8):51-52.
-
6孟繁华.文学史家的想象与宿命──文学史制度与“百年中国文学总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275-280. 被引量:6
-
7寒烟.寒烟的诗[J].青年文学,2008,0(12):112-113.
-
8史家健.论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质的规定性[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37-40. 被引量:1
-
9杨向荣.取消“前在性”——“陌生化”命意解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4-56. 被引量:1
-
10张向东,尹康庄.非文体化:小说的审美张力[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6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