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原乡生活方式到中华文化主体性——台湾的文化原则和方向 被引量:1

From Original Country Life Style to The Chinese Cultural Subjectivity——The principle and directionof Taiwan cultur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进党人在其文宣中常常强调台湾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统合性,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遂行“去中国化”的政治目标,在多元文化体中,中华文化不过是其中之一种而已,而且只居于落后的传统,不是那么重要。其实,文化是一个整全生机体,具有一个文化中轴在核心处运作,依赖这个中轴的生命力,文化体得以吸收多元的文化营养而壮大这个整全生机的文化体。台湾无论在明郑、清代以及日据时期,她的文化中轴主体性就是中华文化;迈入现代化的台湾,其文化中轴主体,仍然是中华文化,此由亚洲四小龙兴起与儒家文化深切相关可得明证。本文从台湾的原乡生活方式来诠释台湾民间文化中的大小传统就是中华文化之事实,指明作为台湾文化的主体性中轴之中华文化,乃是周文华夏悠久历史的延续创新。 The DDP men usually emphasizes that the clture of Taiwan belongs to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for the sake of getting-out-of-china movement.It says that Chinese culture is only one part of the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and a disimportant one fellowing behind.In fact,culture is a whole organism ,in which a stalk culture is operating in the core and the other parts of the organism absorb vatilities from the core.Taiwan culture,whether in Ming-Zheng period, or in Qing Dynasty period ,or in the period when Taiwan was occupied by Japan,its stalk culture is chinese culture. This could be proved by the economic achievements of so-called Asia tigers which is profoundly related with Confucianism culture. My text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the fact that the tradition of Taiwan culture is a part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y explaining the original country life style of Taiwan,and the fact that Chinese culture ,as a stalk culture of the organism,belongs to a continuing historically creative culture tradition of chian.
作者 潘朝阳
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5年第1期67-76,共10页 Taiwan Research Journal
关键词 生活方式 文化主体性 文化原则 中华文化 “去中国化” 多元文化 台湾文化 亚洲四小龙 政治目标 日据时期 儒家文化 民间文化 生命力 现代化 小传统 Original country life, saint’s gloriette, Wu Zhu Liu Sawtooth oak’s club, Chinese cultural subjec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陈第.《东番记》[A]..《闽海赠言》[C].,.26—27页.
  • 2施添福.《清代在台汉人的祖籍分布和原乡生活方式》[A]..地理研究丛书15号[C].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1987年.第171-176页.
  • 3Sorre, M. "The Concept of Genre de Vie" , Cultural Geography ( Wager, P. and Mikesell, M. ) pp.399-415, 1962.
  • 4Haggett, P. "A Modem Synthesis Of Geography" p.246, 1979.
  • 5徐复观.《论传统》[A]..《徐复观文录》(二)[C].台北:环宇出版社,1971年.第100-113页.
  • 6徐复观.《传统与文化》[A]..《徐复观文录》(一)[C].台北:环宇出版社,1971年.第57-61页.
  • 7金耀基.《中国文化传统及其复兴之路》[A].周阳山编.《文化传统的重建》[C].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2年.第55-72页.
  • 8.《论语·先进篇》[M].,..
  • 9余英时.《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A]..《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途释》[C].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第167-258页.
  • 10郑兼才 清 谢金銮.《捐建敬字堂记》[A].清,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艺文(二)》[C].台北:大通书局,.第519-520页.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21

  • 1子安宣邦.《昭和日本と“东亚”概念》第3节.《“亚洲”是如何被言说的-近代日本的东方主义》.,.第92-101页.
  • 2吴震.《十六世纪中国儒学思想的近代意涵-就日本学者岛田虔次、沟口雄三的相关论述为中心》[J].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004,:221-222.
  • 3子安宣邦.《昭和日本と“东亚”概念》.《“亚洲”是如何被言说的-近代日本的东方主义》.,2000年.第91页、第105页.
  • 4黄俊杰.《论台湾意识的发展及其特质》,《台湾意识与台湾文化》,台北:正中书局,2000年,第3-38页.
  • 5[日]山室信一.《"多而合一"的秩序原理与亚洲价值论》,载吴志攀,李玉主编.《东亚的价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11-325页.
  • 6王汎森.《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以日本因素为例》,载《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2年9月号.
  • 7杨儒宾.《子安宣邦思想论坛·东亚世界与儒学》[J].文化研究(台北),2008,:93-94.
  • 8[澳]梅约翰.《东亚儒学与中华文化民族主义:一种来自边缘的观点》,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从周边看中国》,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22页.
  • 9黄俊杰.《东亚近世儒学思潮的新动向-戴东原、伊藤仁斋与丁茶山对孟学的解释》[J].韩国学报,1981,.
  • 10李明辉.《中央研究院“当代儒学主题研究计划”概述》[J].汉学研究通讯(台北),2000,:567-56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