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新时期文学”做历史定位?——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史之一
被引量:16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22,共8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参考文献1
-
1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292页.
共引文献34
-
1马凌.解构神秘:《傅科摆》的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5(2):5-12.
-
2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上)——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J].人文杂志,2005(5):12-20. 被引量:1
-
3张耕华.试论历史叙事中的想象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5(4):103-109. 被引量:19
-
4胡大平.从意识形态到历史科学——穿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叙事”难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5(12):17-21. 被引量:4
-
5于建华.论《收藏家》的对话性艺术特征[J].当代外国文学,2006,27(1):29-36. 被引量:11
-
6沈洁.想象、叙事与文化的再发现——读《表象的叙述——新社会文化史》[J].学海,2006(3):189-195. 被引量:1
-
7王红.回应与反响:新历史小说多重叙事方式探析[J].当代文坛,2006(5):68-70.
-
8高玉.论“话语”及其“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J].学海,2006(4):104-112. 被引量:24
-
9李遇春.庄严与吊诡——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J].南方文坛,2006(5):77-80. 被引量:1
-
10邓文华.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的现实意义[J].东南学术,2007(1):153-15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171
-
1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24(1):8-13. 被引量:777
-
2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24(1):21-26. 被引量:1444
-
3李杨.当代文学史写作:原则、方法与可能性──从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谈起[J].文学评论,2000(3):52-62. 被引量:73
-
4洪子诚.我们为何犹豫不决[J].南方文坛,2002(4):20-22. 被引量:28
-
5程光炜.“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山花,2005(11):121-132. 被引量:21
-
6李杨.“救亡压倒启蒙”?——对八十年代一种历史“元叙事”的解构分析[J].书屋,2002(5):4-15. 被引量:52
-
7陶东风.80年代中国文艺学主流话语的反思[J].学习与探索,1999(2):98-106. 被引量:31
-
8杜书瀛.内转与外突——新时期文艺学再反思[J].文学评论,1999(1):108-118. 被引量:13
-
9南帆.文学史与经典[J].文艺理论研究,1998(5):8-15. 被引量:30
-
10鲁枢元.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J].中州学刊,1997(5):86-96.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16
-
1白亮.“向内转”与八十年代文学的知识谱系——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再认识[J].当代文坛,2008(3):46-51. 被引量:5
-
2张均.史铁生与当代文学史书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1):64-71. 被引量:13
-
3刘成才.重返“十七年”文学现场[J].文艺评论,2009(4):46-49. 被引量:1
-
4加藤三由纪,孙放远.重读八十年代文学——以“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现场”为根据[J].当代作家评论,2010(1):198-199. 被引量:5
-
5郭彩侠,刘成才.“知识考古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30(6):70-75.
-
6罗长青.“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50-54. 被引量:1
-
7郭彩侠,刘成才.观念、限度与认识性装置——从“知识考古学”角度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0(6):93-98. 被引量:1
-
8刘成才,郭彩侠.学科焦虑、观念限度与认识性装置——从“知识考古学”角度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文艺评论,2011(5):35-40. 被引量:1
-
9潘盛.史料背后的识见——评《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0(6):82-85.
-
10吴雪丽.试论“寻根文学”的发生与1980年代的知识场域[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3):43-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1
-
1陈走明.中国英语的合理性及其存在意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1):89-92. 被引量:3
-
2毕新伟.论20世纪50年代的爱情观——以“百花文学”的爱情叙事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5):93-99.
-
3张德强.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以“八十年代研究”丛书为中心[J].现代中文学刊,2010(5):109-113. 被引量:1
-
4罗长青.“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50-54. 被引量:1
-
5汪雨萌.史铁生研究综述[J].当代作家评论,2012(4):160-169. 被引量:5
-
6郑国友.论《沧浪之水》的“内向性”及其审美意蕴[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95-98.
-
7洪亮.“民国视野”与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7):52-61. 被引量:2
-
8张少程.《务虚笔记》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7):23-26.
-
9李永东.解殖民与返殖民:1980年代中国文学思潮再解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9-85. 被引量:1
-
10高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文学史地位的定位过程[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7):61-65.
-
1“中国都市新生代·都市诗群”开篇语[J].滇池,2014,0(1):59-59.
-
2鲁弘.知青小说的非整体性[J].南方文坛,2008(4):48-50.
-
3安斌.“匮乏”与日常生活的“意义”展开——对“新写实”小说的一项简略考察[J].南方文坛,2016(4):86-92.
-
4程光炜.“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山花,2005(11):121-132. 被引量:21
-
5汤拥华.在历史与文学之间[J].学海,2002(1):31-34. 被引量:1
-
6薰衣草.无题的伤感[J].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2(1):25-27.
-
7王基.从稳固的心态走出——读《王不天小说选》想到的[J].小说评论,1988(6):69-71.
-
8Catherine Miskow.Cultural Literacy and World Literature: A Case Study[J].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2012,2(10):938-943. 被引量:1
-
9罗长青.“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50-54. 被引量:1
-
10赵黎波.反思立场和历史视野——“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研究[J].当代文坛,2011(1):25-2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