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人学革命
被引量:
5
How to Understand Marxism's Revolution of Humanstud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立足于存在论的视域,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献的“细读”,揭示出马克思人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一场人学范式的转换:从理论人学转向实践人学。
作者
赵义良
崔唯航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1,共5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马克思
经典文献
实践人学
存在论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张一兵.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的初始地平──新版《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研究[1][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5,32(1):7-19.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0
1
张亮.
交往范畴的科学定位──《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范畴[J]
.理论探讨,1997(3):35-39.
被引量:5
2
崔唯航.
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反思[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6):48-52.
被引量:4
3
叔贵峰.
从思维活动的至上性到感性活动的至上性——试析马克思人性观革命性变革的理论前提[J]
.学习与探索,2007(5):56-58.
4
曹清燕,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11-14.
被引量:16
5
彭冰冰.
从范畴层次解析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手稿[J]
.学术探索,2008(4):21-24.
被引量:2
6
张凌云.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应是哲学层次的发现——马克思的发现片论之三[J]
.探索与争鸣,2009(8):32-36.
被引量:1
7
曾凡跃.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改变世界思想之比较研究[J]
.求实,2012(8):29-32.
被引量:4
8
张 亮.
马克思和《精神现象学》——一个历史主义的文本学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39(2):5-12.
被引量:2
9
王瑜.
论恩格斯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方法及影响[J]
.学理论,2016(6):60-61.
10
罗伯中.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大束手稿不属于唯物史观——一种“费尔巴哈”章的异质化文本学研究[J]
.理论探讨,2016(5):66-7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6
1
陈子舜.
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J]
.理论与改革,1994(12):26-28.
被引量:7
2
王锐生.
人学冲击波——近年来人学理论进路回溯[J]
.学习与探索,2005(1):57-61.
被引量:3
3
陈新夏.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二重维度[J]
.学习与探索,2005(1):69-72.
被引量:2
4
周志山.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社会关系解释模式[J]
.学习与探索,2005(1):164-167.
被引量:4
5
张曙光.
人的存在的历史性及其现代境遇(上)——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重新解读[J]
.学术研究,2005(1):28-39.
被引量:14
6
高清海,孙利天.
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1(5):9-16.
被引量:53
7
杨耕.
马克思哲学与“生存论转向”[J]
.哲学研究,2001(12):11-13.
被引量:19
8
包心鉴.
论以人为本[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8(3):17-22.
被引量:8
9
李荣海.
从“人”的发现到“以人为本”——马克思的“人学”发展理路[J]
.理论学刊,2005(1):20-25.
被引量:12
10
邓天雄.
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及科学发展观[J]
.社会科学研究,2005(3):7-11.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5
1
陈冬华.
人的规律[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1-3.
2
张艳涛.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学术评论[J]
.求实,2006(12):51-54.
被引量:1
3
孙文静,温志强.
从存在到全面发展--论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J]
.甘肃社会科学,2008(3):232-235.
4
陈曙光.
马克思人学范式革命的存在之维[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10(4):15-29.
被引量:2
5
刘淑兰.
对马克思人学革命的再思考[J]
.前沿,2012(24):55-56.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艳涛.
1978年以来中国人学研究:反思与前瞻[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6(4):20-25.
被引量:1
2
袁年兴.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人学困境[J]
.天府新论,2013(3):9-14.
被引量:2
3
张鑫.
哲学的走向——从“无我”到“有我”[J]
.青春岁月,2014,0(11):231-231.
1
李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人学研究综述[J]
.理论探讨,2010(5):47-51.
被引量:1
2
蒋红群.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人学思想探析[J]
.创新,2016,10(6):75-82.
3
蒋红群.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学思想的三个向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2):31-36.
被引量:4
4
霍小燕.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建构性——探析马克思政治哲学现实性与价值性之维[J]
.黑龙江史志,2009(11X):123-124.
5
马文.
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探析[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1):10-11.
6
邢学军.
实践人学对感性人学的超越[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2(1):88-95.
7
万光侠.
新世界观的崛起:马克思的实践人学理论[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3):10-14.
8
黄明娣.
马克思哲学的“人学转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价值探析[J]
.实事求是,2014(6):9-12.
9
黄明娣.
马克思哲学的“人学转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价值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5(3):267-269.
10
李春生.
从自我意识到实践人学——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生成路径探寻[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68-72.
人文杂志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