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按劳分配的实践效果与其目标偏离的原因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设计中,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保证生产者的动力即积极性,按劳分配就是他们做出的这种主要的制度设计。但是,由于现实的按劳分配的实践效果与其理论原则相距甚远,致使劳动者的积极性难以像预想的那样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因而使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遭遇到效率和公平的双重制度难题。深入探讨按劳分配的实践效果与其原则目标的偏离及其成因,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理论创新的迫切需要。
作者 于喜繁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2,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72、599、636、645、634、634-635、230、231页.
  • 4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7页.
  • 5肖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215页.
  • 6齐默尔曼.《经济学前沿问题》[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页.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