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3,共1页
同被引文献21
-
1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J].语言文字应用,1994(4):90-96. 被引量:30
-
2朱广祁.港台词语研究与大汉语词汇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25-29. 被引量:9
-
3严奉强.台湾国语词汇与大陆普通话词汇的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4(2):40-48. 被引量:18
-
4朱景松,周维网.台湾国语词汇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1):91-100. 被引量:12
-
5郑启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译名谈[J].编辑之友,1987(3):65-68. 被引量:1
-
6朱广祁.海峡两岸的语文差异与统一[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1-7. 被引量:6
-
7仇志群,范登堡.台湾语言现状的初步研究[J].中国语文,1994(4):254-261. 被引量:20
-
8程娟.新词新义对比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15(4):48-59. 被引量:14
-
9李巧兰.试论词的主观色彩义[J].辞书研究,2005(1):47-53. 被引量:3
-
10郭笃凌.浅谈“小姐”一词感情色彩演变[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0):9-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刘晓丽.媒体语言中的语义变异现象[J].求索,2009(1):198-199. 被引量:5
-
2刁晏斌.对当代汉语词汇状况及其研究的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3):45-55. 被引量:9
-
3杨彩贤.新时期汉语贬义词语褒义化现象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32-38. 被引量:3
-
4刁晏斌.试论“当代汉语”[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1):99-111. 被引量:6
-
5林强,金永寿.浅析现代汉语词汇变化特征与中国社会的关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5):83-87.
-
6慕冰欣.####现汉共时平面“鼓吹”感情色彩的演变及其原因[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11):50-52.
-
7章凤花.“土豪”词义演变的社会文化心理解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12):5-6.
-
8章凤花.色彩义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解读[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6):101-105.
-
9梁永红.立足当代,风光无限——评刁晏斌教授的当代汉语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6):121-128.
-
10白云霜,赵艳平,杨立琴.当代汉语词汇新义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7,30(1):102-107.
-
1贺含英.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同义词及其褒贬义[J].才智,2009,0(14):102-102.
-
2邹济宾,吴建平.高考成语复习“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1(8):31-32.
-
3欧阳睿.褒贬义的喻人惯用语集锦[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0(2):24-25.
-
4靳秀霞.提高书面表达文采[J].考试(高考英语),2010(2):55-58.
-
5林丽红.让词语教学“活”起来[J].青海教育,2013(9):43-44.
-
6苗艳云.专题2 词语[J].试题与研究(中考版),2014(15):61-68.
-
7朱建东.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孔子游春》知识勾连方式教学例谈[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5(4).
-
8王华.莫把“朗诵”当“背诵”[J].甘肃教育,2011(10):65-65.
-
9郭慧明.引导·点拨·激发[J].中学语文教学,2012(1):7-10.
-
10袁允娟.让词语教学感性化[J].广西教育,2011(19):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