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5,共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4
-
1何树春.《一切都是对话(上》》[J].《新周刊》,2001,.
-
2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M].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第212页.
-
3.《实话实说》第一版[M].华龄出版社,1997年3月.第1-4页.
-
4佟婷.关于谈话类节目的思考[J].南方电视学刊,2000(4):50-51.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12
-
1徐雷.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40-144. 被引量:6
-
2易文.正本清源体现电视谈话节目的真正价值——对当前电视谈话节目的反思[J].新闻知识,2005(7):24-26. 被引量:2
-
3刘静.解析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9):247-251. 被引量:10
-
4王瑜.望诊电视谈话节目中的无效沟通[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4):52-53. 被引量:3
-
5陈晓益.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B):276-277.
-
6陈力丹.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7(2):33-38. 被引量:8
-
7白莉娜.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冷思考[J].艺术科技,2012,25(6):31-31. 被引量:1
-
8谢书雯.以《老梁故事汇》浅析脱口秀节目的生存之道[J].今传媒,2015,23(11):62-64.
-
9杨浪.浅谈中国脱口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0(7):110-112. 被引量:1
-
10郭紫慧.浅论中国脱口秀节目形态的变迁[J].西部广播电视,2017,38(12):85-86.
同被引文献18
-
1周磊,阎兴化.中美谈话类节目对比分析[J].东南传播,2007(1):58-60. 被引量:5
-
2唐华.从文化背景和媒介功能看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1):84-87. 被引量:14
-
3何勇,潘可武.电视是让人说话的──中央电视“实话实说”暨谈话节目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2):45-49. 被引量:16
-
4徐雷.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40-144. 被引量:6
-
5张展鹏.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前景解读[J].传媒观察,2005(7):50-51. 被引量:7
-
6朱怡淼.创新电视谈话节目的路径选择[J].传媒观察,2005(10):47-48. 被引量:5
-
7杨晖.电视精英谈话节目的影响力与受众分析——2005年中国电视精英谈话节目影响力调查分析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1):85-88. 被引量:10
-
8[3]宋民.谈话节目定位与错位[EB/OL].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wtjj/dsrshss/10342.shtml,2006-09-28.
-
9[8]彭焕萍.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EB/OL].http://media.news.hexun.com/1963_1712999A.shtml,2006-10-20.
-
10零点档,荧屏高端“非常道”[EB/OL].http://media.people.com.cn/GN/40606/7147667.html.2008-04-22.
引证文献7
-
1张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热播与思考——兼论打造品牌谈话节目的路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36-39. 被引量:1
-
2于露.关于提高电视谈话类节目质量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0,8(19):233-233. 被引量:2
-
3黄爱,陈娟.人物访谈节目同人访谈的同质化现象——以《鲁豫有约》和《非常静距离》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2(1):73-74. 被引量:1
-
4黄爱,陈娟.人物访谈节目同人访谈的同质化现象——以《鲁豫有约》和《非常静距离》为例[J].采写编,2012(2):30-31. 被引量:1
-
5任亚红.电视谈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俪人(教师),2014(16):272-273.
-
6张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面临的困境及其生存之道[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1):146-147. 被引量:1
-
7于倩倩,龙慧蕊.电视谈话节目的局限性与网络谈话节目的突破——以腾讯网高端对话节目《越域》为例[J].视听,2014,0(5):8-1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王才铭.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102-105. 被引量:9
-
2冯君.《非常静距离》的“非常”之处[J].新闻世界,2011(7):66-67. 被引量:2
-
3彭斌.探究舞台灯光设计的基本规律[J].北方文学(中),2012(8):66-66.
-
4赵楠.寻找独到的艺术视角——影视访谈节目走出同质化的几点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4):95-97.
-
5林坦.论电视谈话节目的困境与发展趋势[J].新闻传播,2018(15):84-85. 被引量:3
-
6刘晶晶.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创新策略研究——以《新京报》视听领域的创新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39(24):36-37. 被引量:2
-
7李晶.娱乐性谈话节目的嘉宾选择[J].新媒体研究,2016,2(11):116-117. 被引量:1
-
1康新宇.信息高速公路──图书馆的挑战与机遇[J].图书馆研究,1995,38(3):56-57. 被引量:1
-
2邵江威,唐汉华.浅谈如何做好法制新闻报道[J].采写编,2008(5):44-44.
-
3中外民生双行线[J].领导决策信息,2011(10):10-10.
-
4卜卫军.《媒体双行线》栏目品牌化之路[J].中国广播,2014(5):7-10.
-
5杜哲.跨文化交流的电视谈话节目选题分析——以《国际双行线》和《文明之旅》为例[J].现代视听,2013,0(3):38-40. 被引量:2
-
6李华慧.电视谈话节目如何贴近观众[J].记者摇篮,2004(8):29-29.
-
7美国人迷上电视售物[J].当代电视,1989(Z2):58-58.
-
8谢常青.论情感倾诉类报道在真实维度上的缺陷[J].新闻知识,2007(6):40-42.
-
9<中国青年报>"两会"特刊编辑组.在互动中接近真理——《中国青年报》“两会”特刊的操作[J].中国记者,2002(4):50-51. 被引量:1
-
10王众.如何保障法制新闻的舆论监督实效[J].理论观察,2009(1):164-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