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人学”定位与戏剧精神——关于戏剧学补课的几点意见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148
-
1吕效平.论“情节整一性”对于“现代戏曲”文体的意义——兼答傅谨《“现代戏曲”与戏曲的现代演变》[J].戏剧艺术,2021(4):1-14. 被引量:12
-
2赵建新.“最差的两折”还是“最好的两折”?——就罗周的“问陵”“宴敌”两场戏与薛若琳商榷[J].戏剧与影视评论,2020,0(1):29-43. 被引量:10
-
3胡星亮.南京大学戏剧学科的学术精神和传统[J].南大戏剧论丛,2022(1):1-22. 被引量:4
-
4董健.20世纪中国戏剧:脸谱的消解与重构[J].戏剧艺术,1999(6):4-13. 被引量:37
-
5董健.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20世纪中国戏剧回顾[J].文学评论,1998(1):29-39. 被引量:57
-
6董健.田汉论──纪念田汉诞辰一百周年[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1):30-38. 被引量:15
-
7董健.试论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我国文艺运动中的几个问题[J].文学评论,1979(5):42-55. 被引量:4
-
8张庚.论戏曲导演[J].戏剧艺术,1979(1):5-23. 被引量:4
-
9董健.《升官图》和陈白尘的喜剧艺术[J].戏剧艺术,1984(1):64-76. 被引量:3
-
10朱颖辉.张庚的“剧诗”说[J].文艺研究,1984(1):73-8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1
-
1张光芒,童娣.200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1):137-144. 被引量:3
-
2颜海平.情感之域:对中国传统中戏剧能动性的跨文化重访[J].艺术评论,2007(11):66-69.
-
3董健.再论戏剧性--兼答张时民博士的质询[J].江海学刊,2008(5):227-233. 被引量:8
-
4胡星亮.现代意识·启蒙理性·人文精神——董健先生的学术理想与追求[J].文学评论,2009(3):195-201. 被引量:3
-
5黄守斌,周帆.戏台行歌——关于侗族戏剧语言艺术的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5):81-84. 被引量:5
-
6杨智,周月梅.“人的戏剧”--三江县侗戏传统剧目的人性意识[J].歌海,2020(2):53-57.
-
7吴民.《草鞋县令》对振兴川剧40年的总结及未来发展的启示[J].四川戏剧,2022(10):24-29.
-
8康建兵.戏剧类非遗传承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校本课程建设[J].剧影月报,2023(3):58-60.
-
9京锐.构筑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戏剧理论体系——评胡星亮四卷本学术文集[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18(2):413-430.
-
10杨肇欣,苏恬.新的飞跃 新的跨越——新世纪常剑钧戏剧创作管窥[J].歌海,2024(5):42-49.
二级引证文献19
-
1石可.论剧场性[J].文艺理论研究,2022(3):139-151. 被引量:3
-
2陈英.当下侗戏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以黔东南地区为例[J].多彩贵州文化学刊,2022(1):163-178.
-
3冷川.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4):160-180.
-
4罗长青.“重返八十年代”研究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50-54. 被引量:1
-
5黄守斌,周帆.侗族戏剧审美人类学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31(2):42-45. 被引量:4
-
6黄守斌.柔性:侗戏表演与音乐艺术中展开的审美路径[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5-118. 被引量:1
-
7郭峥嵘.中国现当代文学现状与发展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6):42-43.
-
8黄璐.足球比赛戏剧性的诱因解析——以2015年女足世界杯决赛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6):1-6. 被引量:3
-
9方爱武.中国形象自塑研究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3):305-311. 被引量:1
-
10黄守斌.侗戏脚色:从“正”之歌到“丑”之演[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31(6):111-116.
-
1第三届新青年戏剧营[J].上海戏剧,2013(4).
-
2陈秋兰.阿维尼翁戏剧节五星级剧目深圳首演[J].消费,2014,0(40):42-43.
-
3于学剑.鹧鸪戏漫笔[J].戏剧丛刊,2000(6):73-73.
-
4徐晓钟.欢呼“小剧场戏剧精神”![J].中国戏剧,2001,0(11):5-5. 被引量:8
-
5新雨.辯戏剧精神[J].艺术百家,1990,6(2):110-114.
-
6马建军.现代舞台美术的审美特征[J].剧影月报,2006(1):89-90.
-
7余丁.谈张义波的油画创作[J].美术之友,2007(6):44-47.
-
8余丁.谈张义波的油画创作[J].美术大观,2013(6):14-21.
-
9刘军.实验性教学初探——关于油画助教高研班的教学[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2(1):35-35.
-
10余丁.谈张义波的油画创作[J].艺术市场,2006(12):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