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前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状况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环境经济学是以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特定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环境经济学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领域:(1)从宏观领域来讲,集中表现在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发展与环境是密不可分且没有矛盾,因此有必要构建可持续的发展体系。(2)从微观领域来讲,保护环境意味着提高经济单位的环境生产力,意味着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单位产出所制造的污染量。因此,企业应该进行环境投资,企业家应该把环境标准的提高看成是经济上的机遇。
作者
庄贵阳
机构地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研究员
出处
《学术动态(北京)》
2005年第10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环境经济学
研究状况
环境与经济
环境生产力
相互关系
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中心课题
发展体系
经济单位
保护环境
利用资源
环境投资
环境标准
可持续
企业家
意味
宏观
微观
产出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6
1
翁清云,刘丽巍.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
.金融论坛,2010,15(S1):4-11.
被引量:19
2
高敏雪,王金南.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初步设计[J]
.环境经济,2004(9):27-33.
被引量:6
3
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用书编写组.资产评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
Miller, R. E. & Blair, P. D. ( 1985 ), 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5
王元龙,田野.
碳金融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应对[J]
.中国科技投资,2009(7):56-58.
被引量:51
6
陈游.
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J]
.金融论坛,2009,14(10):69-73.
被引量:33
7
曾刚,万志宏.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J]
.国际金融研究,2009(10):19-25.
被引量:143
8
王玉海,潘绍明.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和趋势[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29(11):57-63.
被引量:61
9
邹亚生.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碳金融发展之路[J]
.中国金融,2010(4):45-46.
被引量:70
10
杨波,肖苏原,田慕昕.
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思考[J]
.国际金融研究,2010(8):43-52.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2
1
张枝实,杨茹.
基于资产评估理论的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方法[J]
.价值工程,2010,29(7):73-74.
被引量:1
2
严琼芳.
碳金融研究述评——兼论环境金融与碳金融的关系[J]
.理论月刊,2011(12):102-10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晓芳,于江波.
我国减排承诺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信贷配给机制[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3):91-98.
被引量:1
2
万道印,周建宇.
基于资产评估理论的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2):51-53.
被引量:4
3
谢晋雯.
环境金融和碳金融之间的模糊关联性探索研究[J]
.商,2013(23):215-215.
1
孔静.
财务管理在证券公司发挥何等作用[J]
.财经界,2009(09X):97-97.
被引量:5
2
左飞.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2):16-17.
3
杨贡淇.
福建省会计学会召开一九八三年年会[J]
.会计研究,1984(1):64-64.
4
潘振明.
看精益生产方式 如何消除生产现场的“浪费”[J]
.印刷世界,2005(6):57-59.
被引量:1
5
孙亚东.
基于知识型员工需求特征的激励模式探讨[J]
.北方经贸,2007(10):138-141.
被引量:2
6
王园园.
对国内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问题的探讨[J]
.东方企业文化,2010(6X):190-190.
被引量:2
7
刘正平.
入世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对策[J]
.精神文明导刊,2001(1):48-48.
8
顾建平.
知识员工薪酬激励理论述评及启示[J]
.企业经济,2005,24(3):31-32.
被引量:8
9
陈晓然,毛翠云,侯素风.
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的问题及建议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8(21):292-292.
10
黎健坤,廖才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课题[J]
.企业经济,1984,3(9):11-14.
学术动态(北京)
200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