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土资源导刊》
2005年第2期25-27,共3页
Land & Resources Herald
同被引文献309
-
1陈本华,杨林章.库区峡谷中风速风向的监测[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1(2):39-43. 被引量:1
-
2丁声俊.国家粮食安全及安全体系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4):66-71. 被引量:4
-
3周叮波.库区开发性移民安置方式研究——天生桥一级电站库区实证分析[J].传承,2012(14):53-55. 被引量:1
-
4秦成,王红旗,田雅楠,姚治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335-338. 被引量:76
-
5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1):29-31. 被引量:129
-
6周为尧.论企业活力与企业承载力[J].经济与管理研究,1985,6(4):23-25. 被引量:3
-
7杨海涛.企业承受力问题初探[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6(2):50-55. 被引量:4
-
8陈国南.用迈阿密模型测算我国生物生产量的初步尝试[J].自然资源学报,1987,2(3):270-278. 被引量:118
-
9周天豹.企业承载能力刍议[J].经济体制改革,1984(1):33-37. 被引量:1
-
10田宏岭,乔建平,朱波,宋孟强.基于GIS技术的成都市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快速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S1):45-4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28
-
1贾莉,阎小培.主体功能区划下对土地承载力的诠释[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333-336. 被引量:2
-
2田宏岭,乔建平,朱波,宋孟强.基于GIS技术的成都市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快速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S1):45-48. 被引量:10
-
3黄万常,周兴.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0(3):18-21. 被引量:4
-
4张明辉,尹琼,黄飞.新形势下湖南省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5):57-60. 被引量:6
-
5岳晓燕,汪一鸣,白林波,米文宝.宁夏农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时空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29(5):754-759. 被引量:3
-
6岳晓燕,汪一鸣,赵亚峰.宁夏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3):55-59. 被引量:16
-
7马爱慧,李默,李晓东.基于AHP的新疆土地利用综合承载力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3):114-118. 被引量:12
-
8岳晓燕,宋伶英.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416-419. 被引量:8
-
9高小羊,葛幼松.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07,34(8):123-126. 被引量:8
-
10高小羊,葛幼松.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泉州市为例[J].新疆环境保护,2007,29(2):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50
-
1薛旭平,白玉娟,刘晓峰.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20,0(2):10-17. 被引量:1
-
2白玉娟,洪增林,薛旭平,刘晓峰,李世锋.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0(12):52-58. 被引量:2
-
3解薇.青海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16):148-150. 被引量:1
-
4史方晨,魏小璇,申立银,孟聪会,杜小云.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热点趋势分析[J].建设管理研究,2021(1):31-43. 被引量:1
-
5徐浩,朱淑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探索——以晋江市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划定为例[J].房地产世界,2021(19):47-49.
-
6Lixia Zheng.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mega-projects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cities taking the first-line project of the West-East gas pipeline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0,5(3):195-211. 被引量:2
-
7魏彦景.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应用探究[J].区域治理,2018,0(45):32-32.
-
8贾莉,阎小培.主体功能区划下对土地承载力的诠释[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333-336. 被引量:2
-
9张志明,张自光.成都市地质灾害特征及汛期防治措施浅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24):38-41.
-
10陈珏,雷国平,王元辉.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267-270. 被引量:37
-
1李海霞,吕雪蕾,胡业清,蔡芳,苏琴.雅屹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J].林业建设,2009(4):64-68.
-
2刘倩.浅谈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管理[J].杂文月刊(下半月),2015(5):189-189.
-
3全生明,卢键明,曾鸣,田廓,杨鹏举.发达国家综合资源规划工作的经验与启示[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11(5):77-80. 被引量:2
-
4王帅军,岳科伟,张丽.浅谈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之人为因素[J].科技风,2012(13):184-184.
-
5张士功,王立刚.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原因简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3):5-8. 被引量:13
-
6周力.工业“绿化”,衢州有妙招[J].经贸实践,2012(1):46-47.
-
7贾志海,富俊才.如何协调绒山羊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J].中国草食动物,2001(S1):243-244. 被引量:1
-
8张志刚.试谈山洪防治措施[J].硅谷,2008,1(23):4-4.
-
9低碳生活[J].松州学刊,2010(1):56-57.
-
10宋正海.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历史唯物主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0(2):239-24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