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努力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完善
被引量:3
出处
《安徽科技》
2005年第5期10-11,共2页
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25
-
1沈律.科学技术学——对科学技术全面系统反思的科学[J].科学学研究,1993,11(2):17-22. 被引量:7
-
2刘立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社会责任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18(12):87-89. 被引量:12
-
3齐红倩,钟贤巍.企业本质属性的激励理论及管理实践[J].经济纵横,2004(12):53-56. 被引量:5
-
4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2004~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J].管理世界,2005,21(1):17-25. 被引量:17
-
5李文明,杨波.以和谐管理的视角看企业高层团队整合[J].中外企业家,2004(12):72-74. 被引量:6
-
6沈律.走中国特色的“超大科技”自主创新之路——21世纪中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条道路的战略选择[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11(8):19-21. 被引量:2
-
7梁远略.论企业的和谐管理[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6,17(2):33-36. 被引量:3
-
8沈律.试论“超大科技”时代——后D.普赖斯时代科技发展新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6(10):55-63. 被引量:9
-
9席酉民.和谐理论[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
10[美]斯蒂芬·P·罗宾斯 黄卫伟.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孙琳,姚远.论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J].西部法学评论,2006(2):143-145. 被引量:2
-
2沈律.试论“超大科技”时代——后D.普赖斯时代科技发展新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6(10):55-63. 被引量:9
-
3杨俭红.现代营销更需要和谐[J].甘肃科技纵横,2008,37(3):74-75.
-
4朱琪,阎军.沟通是调整员工关系的有效手段[J].经济论坛,2002(18):38-38. 被引量:1
-
5丁洁文.企业和谐价值链构建分析[J].中国商贸,2010,0(20):96-97.
-
6沈律.小科学,大科学,超大科学——对科技发展三大模式及其增长规律的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21(6):149-160. 被引量:7
-
7谷昭逸,李侠.从引力波的发现看大科学装置的作用[J].民主与科学,2022(3):3-8. 被引量:1
-
8刘刚,李伟伟.孵化未来产业的新型创新组织[J].理论与现代化,2022(5):23-30. 被引量:4
-
9武晓娜,谢祥,肖尤丹.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8):239-244. 被引量:4
-
10史玉民,张碧家.试论观察大科学的维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0(5):1-7.
-
1叶少明,黄孝红.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当代经济,2007,24(07S):70-70.
-
2苏亚民.产权关系在推进国企改革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6(S1):59-61.
-
3林毅夫:现代企业制度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J].内蒙古工作,2002(7):39-39.
-
4王建卫.浅析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2(16):149-149. 被引量:1
-
5李银星.关于新会计制度内涵界定的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23-24. 被引量:2
-
6毛道伟.关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界定[J].广东科技,2011,20(17):12-13. 被引量:2
-
7刘刚.改革财税政策 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集体经济,2012,0(07X):67-68.
-
8杨子平.浅析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障碍[J].知识经济,2009(5X):4-5.
-
9刘根保,张琳.企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与启示[J].科技广场,2012(12):79-82. 被引量:1
-
10马健,傅英群.对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深入认识[J].吉林金融研究,2006(8):7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