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4
Study on differentiation of Beijing residential space
出处
《城市》
2005年第3期49-51,共3页
City
参考文献7
-
1姜巍,高卫东.居住空间分异——乌鲁木齐市在发展中面临的严峻问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4):43-47. 被引量:13
-
2王宏伟.大城市郊区化与郊区住宅开发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开发,2003(7):24-27. 被引量:6
-
3刘冰,张晋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02,26(12):82-85. 被引量:49
-
4张鸿雁.论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分异与变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规划师,2002,18(8):5-8. 被引量:39
-
5叶迎君.居住空间分异初探[J].规划师,2001,17(3):94-97. 被引量:29
-
6顾朝林,C.克斯特洛德.北京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1997,52(5):385-393. 被引量:179
-
7杜德斌,崔裴,刘小玲.论住宅需求、居住选址与居住分异[J].经济地理,1996,16(1):82-90.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22
-
1张兵.我国城市住房空间分布重构[J].城市规划汇刊,1995(2):37-40. 被引量:25
-
2张勃.从国外城市发展走向看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1996(6):16-19. 被引量:1
-
3金其铭 张小林 董新.人文地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
4.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M].,2001..
-
5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M].,1999.2—3.
-
6[1]桑德斯.社区论[M].台北:台湾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82.
-
7[4]齐奥尔格西美尔,费勇,等.时尚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
8[5]曼纽·卡斯提尔,夏铸久,等.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9顾朝林,J Chin Geogr,1993年,6卷,2期,16页
-
10叶迎君.面向新世纪的居住区规划趋势分析[J].城市研究,2000,(4):57-60.
共引文献330
-
1陆柳莹,邢融融.以古城西安为例探析城市边缘区住宅开发模式[J].山西建筑,2007(7):56-57.
-
2何雨,陈雯.当代城市社区发展中的若干趋势与挑战[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5):90-93.
-
3吕萍.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空间极化研究综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S1):56-57.
-
4刘合林.论场所与场所营造[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1(3):215-224. 被引量:6
-
5吕顺.轨道交通对武汉住宅区位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3(17):121-122. 被引量:3
-
6周春山,罗仁泽,代丹丹.2000-2010年广州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机制分析[J].地理研究,2015,34(6):1109-1124. 被引量:30
-
7杨上广,丁金宏.浦东新区极化开发的负社会外部性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3):18-22. 被引量:2
-
8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4,28(6):60-67. 被引量:120
-
9邢兰芹,王慧,曹明明.1990年代以来西安城市居住空间重构与分异[J].城市规划,2004,28(6):68-73. 被引量:51
-
10杨上广,丁金宏.极化开发的人口空间响应及社会效应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5):66-71.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227
-
1成伯清.市域社会治理:取向与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9,0(11):10-16. 被引量:72
-
2谢守红.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兼与北京、上海的比较[J].人口与经济,2007(1):5-9. 被引量:13
-
3李峥嵘,柴彦威.大连市民通勤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0,15(6):67-72. 被引量:49
-
4谢燕茹.城市居住分异的成因及解决思路[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5):72-76. 被引量:2
-
5张跃庆.改革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与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J].中国房地信息,2005,0(9):12-17. 被引量:8
-
6倪明胜.社会服务概念辨识与路径优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2):210-215. 被引量:20
-
7虞蔚.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J].城市规划,1986,10(6):25-28. 被引量:92
-
8王兴中.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社会区域划分研究[J].城市问题,1995(1):15-20. 被引量:37
-
9樊平.中国城镇的低收入群体——对城镇在业贫困者的社会学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1996(4):64-77. 被引量:56
-
10许丰,杜小丽.大连房地产市场行情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03,0(5):26-2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24
-
1郑瑶兵.西安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S1):93-95. 被引量:1
-
2张崴崴.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与社会公平[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66-68. 被引量:1
-
3秦红岭.大城市居住空间贫富分异与社会公平[J].现代城市研究,2006,21(9):81-84. 被引量:11
-
4龙丽民,李云庆,王丰.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公共政策引导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7(6):14-16. 被引量:2
-
5焦怡雪.促进居住融和的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方式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5):57-61. 被引量:43
-
6姚秀利,王红扬.近百年来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现代城市研究,2008,23(11):6-12. 被引量:3
-
7邓大伟,诸大建.保障性住房提供的强制性指标配建模式探讨——基于住房的属性[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 被引量:24
-
8夏宏玉,高燕.城市化背景下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735-737. 被引量:5
-
9秦红岭.城市居住形态:从空间分异走向空间融合[J].理论界,2010(2):192-194. 被引量:2
-
10陈波,张安录.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决策与信息(下旬),2009(12):173-174.
二级引证文献167
-
1高子轶,张海峰,马晓帆.西宁市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协调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0(2):64-72. 被引量:16
-
2岑朝阳,薛永龙.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空间之维[J].观察与思考,2023(6):101-112. 被引量:2
-
3石浩,孟卫军.基于社会公平的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1):173-176. 被引量:14
-
4张祚,李江风,刘艳中,黄琳.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下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公平——以武汉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8(10):37-43. 被引量:14
-
5许佳君,李方方.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性排斥[J].学海,2009(1):79-83.
-
6邓大伟,诸大建.保障性住房提供的强制性指标配建模式探讨——基于住房的属性[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 被引量:24
-
7钱瑛瑛,王振帅.城市成长管理理论下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房地产,2009(3):58-61. 被引量:4
-
8王彬彬.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公共政策制度分析[J].内江科技,2009,30(8):121-122. 被引量:1
-
9刘志林,韩雅飞.规划政策与可支付住房建设——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3):90-96. 被引量:21
-
10郑思齐,张英杰.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现代城市研究,2010,25(9):18-22. 被引量:103
-
1梁晓慧.浅议广西城镇化进程中旧工业区的改造更新[J].广西城镇建设,2007(2):56-58.
-
2蒋旻秋.物业服务标准:千呼万唤始出台[J].江苏质量,2003(8):6-7.
-
3刘湖北.完善房改房物业管理市场的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07(11):48-50.
-
4孙玉荣.试论园林企业预算及其成本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6):46-47. 被引量:1
-
5王锋,孙喜冬.加强物业管理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4):48-48.
-
6聂梅生.中国住宅的现状与发展[J].人类居住,2001(3):32-34. 被引量:1
-
7匡彦博.积极推动全省城镇化快速发展[J].新湘评论,2001,0(3):22-23.
-
8李雨蒙.改革开放30年住宅变迁[J].中国民商,2016,0(11):93-93. 被引量:1
-
9周珉晖.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有效整合机制[J].商,2015,0(30):82-82. 被引量:2
-
10赵显阳.城市居住区建设过程中问题与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3(4):49-49.
;